甚囂塵上的謠言在這日之後,無論朝廷官中如何禁止,也想雨後的春筍般難以杜絕。
不過,好在很快便有了其他新鮮事兒,將這件讓沈帝與朝廷眾多官員敏感的事兒遮蓋了下去。
殿審靜妃與靜安侯後的第三日,沈帝在朝堂之上宣布,要赦免丹陽與燕一戰中燕國的少年兵。
這樣的決策立時在朝堂之上掀起了軒然大波,各種反對的聲音竟是此起彼伏,綿延不絕。
沈帝則直接一句,“此事孤心意已決,眾卿家不用多說”,邊疆眾人的意見都強壓了下去。
之後又五日,十分巧合的是,這也是一個上朝之日。
文武百官正就通商稅負的事情爭論不休之時,八百裏加急軍報則在這時呈遞了進來。
“啟稟陛下,燕國使者一人已到了萬守縣外,隨行數十輛裝載物品的馬車,但隨行之人除了使者的兩個侍童外,再不見一人。”
帶來軍報的人,將加急書信呈遞給沈帝後,便簡單敘述了萬守縣此刻急需稟報的事情。
“……這,燕國又在打什麼鬼主意?”
“難道那些東西中有什麼玄機?難不成又是要攻城的東西?!……”
“我就說,不應該放燕國那些豺狼回去,現在他們得寸進尺,覺得咱們丹陽好欺負!”
一時間,各種猜測幾乎將整個大殿淹沒。
坐在上首的沈帝,在看過軍報與書信後,將其中一封交給了身旁的內侍,命其當眾宣讀了出來。
這原來是燕國使者請求謁見沈帝的通好之書,而那數十輛車上的東西則是為了表示沈帝不殺燕人的回禮,以及兩國交好的示意。
聽過信件的朝臣立刻分為了兩派,一派覺得燕國知恩圖報可以一交,另一派則認為燕國這是狼子野心未死,還在打著什麼算盤。
一番唇槍舌劍之後,沈帝最終拍板,讓燕國使者隻身前來臨淄謁見,所帶禮物就地於萬守縣中拆分後,將名目清單送往臨淄。
這一折騰後,沈帝也沒了心思理會稅負之事,隻著相關諸司拿出主意後再來書房議事。
但在沈帝罷朝的時候,卻直接將李瓊一起帶了去。
李瓊以為沈帝這是又要就萬守縣的事情,谘詢自己的意見。
可誰知隨沈帝一起來到翠竹軒後,沈帝一開口的話卻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且讓李瓊瞬間便有了要回家的衝動。
“李瓊,你覺得靖王這人如何?可堪托付終身?”
一頭霧水的看著麵前明顯是想給自己兒子做媒的沈帝,李瓊真不知這老頭的心中到底都在想些什麼。
剛剛還在朝堂上為了燕國的事情苦惱,此刻竟有心思給自己的兒子做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