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方 第三百四十二章 決勝(17)(1 / 2)

“這些流賊,也是出盡全力了啊。”

在清軍步陣與順軍騎兵接戰之後,眼看著對方棄馬而戰,雖然遭遇的是清軍最精銳的驍騎和護軍、前鋒三營組成的重甲長槍手步陣,但一接觸的瞬間,順軍居然頂了下來,兩軍打的火花四濺,互不相讓。

站在陣後數裏的一片高崗上,在一座織金繡龍的王纛之下,大清英親王阿濟格也是騎在自己心愛的白駒之上,正饒有興味的看著不遠處的戰場。

以南下之態迫敵決戰,調遣老將葉臣率陳永福等降將渡黃河,直插關中,斷順軍後路。

這些調派,都是阿濟格和身邊親信們的計議。

奏本送到北京後,他的那個驕橫而又通曉戰場機宜的攝政王兄弟十分欣慰,親筆批複,叫他照著這個計劃戮力而行。

雖然在批複中多爾袞還是有不少批評的話語,不過比起上次來是溫和的多了。

“哼,他們知道什麼!”

想起上次被攝政王痛批時,左右親信嚇的那個屁滾尿流的模樣,阿濟格就是一臉的不屑。

現在如何?

還不是按的計劃在打!

這些人,不管是不是兩白旗,是不是跟隨他很久的親信,有一層始終不曾明白,他和多鐸加多爾袞這三兄弟是不可分的利益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多爾袞對豪格那樣的政敵不會留情,會殺掉豪格或是徹底剝奪對方的牛錄,對他阿濟格,卻一定會高舉輕落,根本不會有什麼實質的懲罰的。

而且,多爾袞已經三十來歲,至今無子,雖然決定過繼多鐸的兒子多尼繼承他的王位,但王位是一回事,政治權勢的遺產就是另外一碼事了。

多鐸體弱多病,多爾袞身體也不算好,而他阿濟格體氣素壯,這兩個兄弟一去,他們的部曲牛錄,除了歸英親王所有,還能是誰?

到時候,英親王搖身一變,成了攝政王,誰又說這是不可能的事?

就是懷著這種心思,王纛下的阿濟格才是那麼的驕橫和目空一切,麾下是百戰百勝的八旗精銳,身份是天命汗之子,大清國的親王,這世間還有什麼事,什麼人,能叫他放在心上?

“叫平西王他們頂上去吧,也該叫他們出把子力氣了!”

在清軍兩翼也是八旗和蒙古精銳,正頂著李友和袁宗第在打,騰不出身來,看到劉宗敏又帶著大將兵馬壓上來,清軍戰線略微吃緊,阿濟格便是決定叫漢軍出戰。

此時戰場也是打的十分激烈,戰況特別的緊張。

特別是右翼下方,是闖營一部主力所在,可以看到,精壯的勁卒很多,手持著刀槍,如蟻群一樣,密密麻麻,步騎皆有,在幾百麵大旗的指引下,正是由南向北,向著沿線的清軍進行著猛烈的攻擊。

“這是哪一部的流賊,這麼厲害?”

這樣的問題對八旗將領十分困難,對於洪承疇來說卻是十分容易,他在自己幾個幕客的陪同下,仔細觀察了一會,便是向阿濟格回報道:“回稟王爺,這是流賊劉芳亮所部。”

“劉芳亮?是大將嗎?”

“是的,是闖營大將。因為有一杆銀槍,喜騎白馬,所以十分出名。”

“哈哈,這倒是和本王誌趣相同嘛。這麼說來,老洪,他算是個好漢了?”

對這樣的問題,洪承疇覺得十分狼狽,不知道怎麼回答是好。不過親王問話,他這個漢人降官哪裏敢不答?

在盛京那幾年,皇太極對他還算客氣禮遇,但也隻是禮遇,並不曾給他真實的實權和高官,而滿洲貴族對他這樣的漢人又十分警惕防備,經常在皇太極麵前抱怨他太過禮遇優待漢人。而多爾袞掌權之後,胸襟氣度明顯不如皇太極,象阿濟格這樣的親王更是對漢官十分傲慢,正因如此,洪承疇也是處處小心,根本不敢稍露出一絲一毫的不滿。

“回王爺,在流賊那邊,他是好漢。所以就算是好漢,也是罪不容誅,十分該死。”

想了半天,洪承疇也隻能這般回複。

聽了他的話,阿濟格微微一笑,道:“既然是好漢,要是俘了他,就留下他的性命。闖營之中,除了李自成和劉宗敏必殺不饒,別的將領要是能打仗的好漢,本王就饒了他的性命,叫他替我效命也好,不降的放回去養老也算了。倒是老洪,你是明朝大官,地方有威望,打完這一仗,本王打算教你帶本部兵,前去彈壓晉北一帶……晉北大軍已經南下,地方空虛,萬一出了事,那也是了不得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