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何來長安(1 / 2)

唐753年,急雨透衣,昏霞爭不過黑雲,隻暈出一抹孱弱的微光,懸在龍城上方。

“這便是陛下的密旨了?”

九公子端坐在茶桌前,微微歎息,將兩瓢汾河水澆進了茶釜內,那一道聖旨就隨意的擺在了風爐旁。

“公子看過了,楊相和陛下知道賞賜給倭國的《製茶典》失蹤後是怒不可遏,這世道刁民眾多,竟然敢劫官鏢。朝中都傳您精通十數門兵器,又會布陣施蠱種種神通,所以才將這重任委托給您啊!”

九公子掂著眸子撇了那人一眼,來傳旨的並不是內宮的天使,甚至連那聖旨都未經中書省,隻草草蓋了璽就送來了。

“追查國寶查清案情該是大理寺的職責,這道旨意下給我是沒什麼道理的。”

釜中初沸,湧起魚目般大小的氣泡,九公子擇了些鹽花灑進釜裏。

“公子您這是說的什麼話?單說您的父親可是禦史台大夫,在位時察查了多少重案……”

“曾是,禦史台大夫。後來因為察查到了李林甫門下官員被免了官職入了獄,前些日我剛去大牢看望過家父。”

那人愣了愣,緊忙賠了個笑臉繼續說到:“九公子為人正直,自然不會走你父親的老路。何況九公子嗜茶如命,那《製茶典》可是祖宗留下獨一無二的典籍,此番倭國最澄僧侶求學茶道,楊相和陛下也是作為賞賜讓他帶回倭國授道,過些年是要將寶典還回來的。”

釜中滾水如泉湧,九公子隨意取了一瓢,那人想去接,可九公子卻將水瓢置在了茶桌上。又以茶則從盒內取了茶粉,竹夾在滾水中攪了攪,茶粉就順著水渦衝了進去。

“罷了,這些事我與你一個小廝也沒什麼好說的。明日我會帶著旨意前往長安,你離開吧。”

九公子緊了緊眉,釜中清甘的茶香溢了出來。

“公子,還有一事是楊相讓我托付給您的。”

唰!那人話聲方落,九公子將瓢中的溫水澆進了茶釜中,徑山小種的甘香在那一瞬間被揮發到了極致,茶香混雜著窗沿透入的泥土芬芳,幾乎使人忘卻了身處風雨飄搖的亂世前夕。

“茶煎到此時隻需等到茶花育成,是輕細綿密的茶餑還是一吹即散的茶沫,就看這汾河水的造化了。”

那人並未聽懂九公子在說什麼,隻顧將自己的目的說出來:“年前楊相為拓展大唐疆域,揮師出征南詔,隻因南詔地處特異,遍布瘴癘導致我軍損失慘重。楊相聽聞公子曾深入南詔取茶,又受到南詔王重待,便想讓公子將規避瘴癘的香囊配方和南詔的地形圖獻上。”

堆了一臉的笑容,那人堅信九公子一定會痛快交出這兩件物件,畢竟如今楊國忠身為宰相已經統領朝綱,別人想要有些價值去巴結都難,如今平白的一個好機會落在他罪臣之子頭上,還能不從嗎?

“恕難從命。”

九公子輕描淡寫的一句令房內的氣氛寂靜,隻有縈繞的茶香流走於七竅。

“小王八羔子你真當自己是個人物了!楊相瞧著你在龍城府有些名望才勉強留了你光祿寺少卿的職,如今你蹬鼻子上臉看不清青天白日了。”

那人臉上難看,起身一腳將胡床(椅子)踹翻,破口大罵,隻提到楊國忠時還不忘揖一揖。

“好火用盡,茶水老了,留不得。”

話罷,隻見九公子從袖間流出一扇,扇骨寒光扇麵繪著煙雨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