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帝國的首都張燈結彩,就像迎接一個盛大的節日。因為這一天,遠征軍出發了。大帝國的統治者堅信,隻要平定了庫吉特遊牧民之亂,大帝國就有喘息之機。
盡管諸多老臣一再上表勸諫,說北麵的海岸線才是最應該收複的,即便是要“平叛”也該有個先來後到,等把諾德人驅逐出卡拉迪亞大陸,收複羅多克山區之後,再深入草原不遲。
很多戰功赫赫的大貴族、大將軍也紛紛上書,要求先平諾德,比如哈勞斯家族和哈倫哥斯家族。理由是他們找出了克敵製勝的法寶——誘敵深入。
他們的戰爭策略是通過詐敗,把諾德人主力部隊引誘進中部大平原,而後用重騎兵把這群北方蠻子踩成肉泥。
末帝鄙夷一笑,充滿嘲諷地問道:“為何要把戰火引到廳堂之內,而不是拒敵千裏之外?”
兩大騎士團——哈勞斯家族和哈倫哥斯家族解釋說,北部沿海地區,淨是濕地沼澤,河流密布,不宜騎兵作戰,反倒是利於擅於駕舟行船的諾德人。
然而敗軍之將不可言勇。末帝不再相信大帝國的兩大主力騎士團。他更不信任懦弱不知兵事的文官。
他向滿朝文武解釋說,無論北伐諾德、還是東征維基亞,都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而大帝國目前的主要經濟支柱,就是來自對草原遊牧民的剝削、壓榨,就連帝國中的一部分“騎士”,也是雇傭的庫吉特族人。
因此,庫吉特遊牧民的反叛,直接動搖了大帝國的根基,讓大帝國陷入無錢無糧無兵的絕境。
大帝國的當務之急,就是要重新征服庫吉特遊牧民。這是基本國策,豈能講究什麼“先來後到”?這是文官的迂腐和武將的不負責任!
朝堂上,末帝對文官集團和大貴族武將集團一頓嚴厲地訓斥。滿朝文武是敢怒不敢言。
退出皇宮之後,哈勞斯家族和哈倫哥斯家族的族長,進行了一次私下的秘密接觸,兩人在國運的問題上達成了一致見解——大帝國將要滅亡了!
兩人密謀,要保存家族實力,“以觀後效”。
遠征軍出發的時候,兩大家族出工不出力,數次找借口拖延發兵時間。最後,遠征軍實在等不起,於是在沒有這兩大騎士團加入的情況下,孤軍深入,遠征庫吉特草原。
就像在動員誓師會上說的那樣,他們的隊伍徹地連天,從頭看不見尾。他們的旗幟招展,就像天邊的雲朵。
茫茫的大草原,就像無邊的大海。除了這支遠征軍,地麵上隻有過膝的野草;天空中隻有雲彩,連飛鳥都望不見。
等正午的陽光照射下來的時候,遠征軍才發現,在目力能及的範圍內,空曠曠的連棵遮陽的樹都沒有。
最要命的是,他們沒有當地人做向導,連水源都找不到。
隊伍中的庫吉特族斥候兵主動提出來,要去四周尋找水源。軍隊的統領答應了他們的要求,但必須分批前往。統領是擔心他們叛逃。
最終,部隊統領找來一對兒庫吉特族親兄弟。兄弟兩人同時在軍中受雇。
統領說,留下弟弟做人質,讓哥哥去尋找水源。如果哥哥不能在天黑前返回,就處死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