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3章 難堪,她因他毀譽參半2(1 / 2)

傅寒聲看向會場一側,不動聲色的掃了蕭瀟一眼,那目光停在她的臉上,有著短暫定格,然後輕描淡寫的移開。

她在鼓掌。對的,都在鼓掌。

她看著蘇越。對的,人人都在看。

此刻,她在看誰?蕭暮雨?還是……蘇越。

人生是一幕幕永不NG的年代大劇,蕭瀟上台在即,蘇越在蕭瀟身後坐著,他探身,拍了拍蕭瀟的肩,是提醒。而蕭瀟呢?她垂著頭有些失神,亦或是正在想些什麼,她沒避開蘇越的手,她默許了這份親密。

傅寒聲薄薄的唇角扯了扯,在他身上有一種滄桑曆盡的孤獨感,這份孤獨並不輕易示人,它隱秘的藏匿在他的骨血裏,他想想他該做些什麼呢?哦,他該冷漠忽視,他該毫無聲息的冷眼旁觀,像個陌生人一樣冷眼旁觀。

與其說他忌憚蘇越,還不如說他忌憚蕭暮雨對蕭瀟的影響力,蕭暮雨的存在鋪滿了她的整個視野,而別人隻是一個過客,一抹看過即忘的風景線。

身為評委,傅寒聲有些失神了,他不其然想起05年,她和蕭暮雨同乘公交車,她坐在前座低頭看書,蕭暮雨坐在後座探身上前,下巴支在她的肩上看書的同時跟她悄聲說著話。

她的世界裏隻有蕭暮雨,如果她那時候回頭朝後排看上一眼,說不定就能注意到他。

是啊!他隻敢使用“說不定”這個詞彙。

他,傅寒聲,曆來是人群焦點,但在她麵前,卻一直被忽略。那一幕跟如今這一幕何其相似,傅寒聲麵色沉了,別人看不出,但他知道他的麵色沉了。

婚後將近四個月,他在她麵前舍不得大聲說話,舍不得她受委屈,千方百計的討好她,為的是什麼?不就是為了能夠和她拉近距離,讓她親近他?

10月澳洲行,他擁抱她在先,她才遲疑回擁他,第一次擁抱他;同樣是10月,她初見蘇越,僅僅是因為一張臉就失了往常鎮定,失控抱著那個男人那麼緊,那麼緊,仿佛抱著她的全世界。

全世界嗎?

今天,會場走廊外,蘇越抱著她,她為什麼沒有絲毫掙紮,為什麼不像每次試圖推開他一樣推開蘇越?

刹那間,傅寒聲眉頭微皺,嘴角不易察覺的沉了下來,他在極力隱忍心頭怒火,然而場合不對,他笑了,笑的牽強。

蕭瀟是第18位答辯人,所謂公開答辯,無非是向眾人展示自己學習成績和研究成就有多牛,伴隨著研一期中考落幕,蕭瀟身後的屏幕上赫然展示出她的期中考成績,就是這份成績單瞬間震驚四座,在場學生在靜默幾秒之後,會場很快就被掌聲淹沒。

幻燈片屏幕上,蕭瀟有13門功課是滿分成績,3門功課99分,一門功課98分,還有一門選修功課是96分。

僅僅是一份成績單,足以讓學生膜拜不已了,會場學生秩序開始有了波動,這才是學霸啊!

自我陳述時,蕭瀟說:“讀研最初,常常能夠聽到一些詞彙,比如說:壓力、時間不夠用、不懂、我是不是太笨了……我想說,在巨大的壓力麵前,各位首先要做的事情,不是率先否定自己,而是應該勇往直上。如果不努力,你永遠也不會知道自己的學習能力究竟有多不可思議。C大曆年遵循成績淘汰製,每個人都怕不及格,一堂兩個多小時的課程下來,臨下課的時候,教授給我們布置作業。所有人都驚呆了,因為教授布置的作業跟他講的課程完全無關,我們甚至未曾聽說過,但能怎麼辦呢?教授拿不及格來壓製我們,那就跑圖書館吧!交作業時間緊湊,沒關係,我們可以連續熬通宵;作業聞所未聞,沒關係,我們可以一天十幾小時的泡在圖書館裏。這是一個自我摸索學習的過程,從不懂到略懂,再從略懂到有些懂,到最後連我們自己也沒想到,自己竟能把完全不懂的作業完成的那麼好。由此可見,一個人的學習潛力遠遠超出你的想象之外……”

會場開著燈,燈光傾泄在蕭瀟的身上,仿佛把她包裹在光圈之中,她的背後是幻燈片大屏幕,上麵展示著她在頂級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摘要,像是布景屏幕一樣,襯得她一雙眸子宛如最上等的黑寶石,光華璀璨。

有評委老師提問:“蕭同學,有老師和同學說你是學習天才,對此你怎麼看?”

蕭瀟說她不是天才,她先提及中國神童張炘煬,說他才是學習神童,2005年,張炘煬10歲,成為全國年齡最小的大學生。蕭瀟再次提起美國天才阿利婭?薩布爾,同樣是10歲考進大學,所以學習天才該是張炘煬,阿利婭?薩布爾之流。

蕭瀟說這話的時候是2007年,她口中的神童張炘煬在2008年夏天,以13歲的年紀,再次成為全國年紀最小的碩士生;2011年,16歲的張炘煬成為全國最小的博士生。

她口中的美國天才少女阿利婭?薩布爾,在若幹年後18歲博士生畢業,被韓國某大學聘為教授時,年紀還不滿19歲,被譽為全世界最年輕的教授。

但那已經是多年後的事情了,這裏是2007年,蕭瀟自認平庸,會場學生隻道她是謙虛使然,話未落,已有人起哄喊她是“C大學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