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麵前,竟然都不忘維護兩個孩子,看來她對兩個孩子是真心實意地喜歡。
婚期滿一月,按照風俗,古言玉要回去小住幾日,第二日給太夫人問安的時候,太夫人笑問她:“打算回去住幾日?”
古言玉有點為難,她剛接手家裏的事務,家裏每日都有大事小事等著她處理,還有兩個孩子剛剛上學,也需要有人盯著,她其實有點走不開。
“兒媳打算回去住三日,母親覺得可好?”古言玉問。
她其實打聽過,曾經三夫人就回去住了三日,五夫人回去住了五日,她這個二夫人總不能隻回去住兩日吧,三日,好像也差不多。
但是她不想讓太夫人多想,補充道:“府裏很多事情兒媳都還沒有上手,每天要處理的事情多,而且娘家離我們府也不遠,平日裏兒媳想要回去也方便,平日裏有事多走動便好,突然離開太久,手裏的事情恐怕就要轉不過來了。”
太夫人道:“也好。”
到了九月十五這日,古言玉才剛給太夫人問了安,在壽康院用完早膳,古家就派人來接她了,古言玉一聽,還頗為奇怪,家裏都是些弟弟妹妹,兩個妹妹和她不對付,一個弟弟沒有頭腦,一個弟弟整日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誰會來接她?
總不至於是她那個每日因為刑部案件忙得團團的爹吧?
回娘家老爹親自來接,根本沒有這種先例,古宏就算是再疼愛她,也不至於會做這種糊塗事,最後她還是以為來的人是不靠譜的古言霖。
所以當古言玉見到古言笙來接她的時候,很是吃驚。
古言笙虛歲十一,性情雖然說不上冷漠,但絕對不熱情,對著誰都是一副冷冷淡淡的樣子,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看書,古言玉覺得,他更像個書呆子。
這書呆子以前還很不喜歡她,雖然古言玉也覺得是自己以前太過不討喜,但是到底她也是他一母同胞的姐姐,對他還是很好的。
如今,他這是轉了性子?
不過古言玉很快就發現,她的想法有誤差,因為古言笙見到她的時候,還是冷冷冰冰的,一點也沒有姐弟多日不見便想見甚歡之情。
古言玉覺得,自己有點自作多情。
當時她還在太夫人的壽康院跟太夫人說話,太夫人趕忙命人將人請進來,十一歲的古言笙就在小廝的帶領下不緊不慢地走進了壽康院,態度恭敬地朝太夫人行了一禮。
“代祖母和父親向太夫人問好。”古言笙揖禮道。
古言玉見他一副小大人的樣子就想笑,但覺得當場笑話自己的弟弟,有點抹他的麵子,所以給生生忍住了,隻微微揚起嘴角,露出微笑。
太夫人目光上上下下地打量古言笙,見他絲毫沒有一點認生,一言一行張弛有度,極為有章法,麵對他們一大家子人也從容不迫,就忍不住深深地點了點:“老太太果然教導有方,聽說笙哥兒極喜歡讀書,老太太和親家公將來有福了。”
古言笙自小沒少得到過別人的誇讚,對這種讚美毫不動容,語氣平平道:“太夫人過譽了,不過是跟著先生學了些字,養出了一身酸乳的文氣罷了。”
古言玉心道:“瞧瞧這話說的,多像個大人。”
旁邊的三夫人誇讚道:“二嫂,你這弟弟小小年紀就有這般風度,將來可了不得喲。”
古言玉很謙虛:“將來的事情誰說得準,你們快別誇他了,再誇他就得驕傲了,我這弟弟向來就是這樣,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可能唬人了。”
五夫人想彌補之前口舌之快犯下的錯誤,笑道:“能天不怕地不怕也是好的。”
古言玉笑笑沒有接話,太夫人就道:“好了好了,再說下去就要延誤老二媳婦兒回娘家的吉時了,老二媳婦兒,你看看東西清點好沒有,清點好了就出發吧。”
古言玉笑著應了,行了禮,然後與古言笙離開了威遠侯府。
淺雲院被燒了,回去後古言玉直接住進了老太太的祥和院,就住在祥和院的西廂房,古言笙已經滿十歲了,古言玉出嫁後他就從祥和院搬到了外院的清河院住,隻每日到祥和院給老太太問安,這次古言玉回來要住上整整三日,老太太自然高興得很。
還不到午膳的時辰,古言玉在屋裏陪老太太說話,古言畫和古言霖知道她回來後住在祥和院,便過來看她。
如今家裏又是老太太當家做主,陶翠翠那個總是喜歡欺負人的已經被徹底趕出了古府,古言畫覺得自己以前對陶翠翠和古言依的卑躬屈膝全都喂了狗,白白付出了那許多。
說到底這個家裏最大的還是老太太,隻要把老太太哄得好,有什麼是她得不到的,可惜以前她眼瞎,沒看明白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