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其擾的秦良玉,不得已決定選擇比武招親。畢竟在她們那個年代,年滿18尚未許配人家的女子,不僅顏麵上不好看,要嫁得一個好人家也難了。
這個消息一經放出,周邊縣鄉的適齡男子均躍躍欲試,其中便包括位於忠州西南方的石柱縣的馬千乘。
說起馬千乘,其乃名門之後,是漢代武門將軍馬援的後裔,因為軍功被冊封為四川石砫的宣撫使,管轄當地歸順大明的少數民族。
這宣撫使,也叫土司,是一個武官,用現在的職務套,相當於軍分區司令員,也就是馬華龍那樣的職位。
馬千乘生於隆慶四年(1570年),字肖容,比秦良玉大4歲,同樣也是一個武功超絕的武門後生。此人生得高大威猛,傲世才情堪比諸葛司馬,傾城豪氣猶勝呂布趙雲。
當日,馬千乘因家中瑣事纏身,去得比較晚,就在秦良玉想放棄此次招親比試時,她發現了匆匆趕來的馬千乘。
馬千乘豐神俊朗的外表,氣度儼然的舉止,讓秦良玉眼前一亮。當馬千乘明亮的眼神投向秦良玉的時候,秦良玉徹徹底底地沉醉在那深深的目光中,無法自拔。
她故意敗給馬千乘,他們的婚事便也就此敲定了。
婚後,秦良玉幫助丈夫訓練了一支部隊,這就是名留青史的“白杆兵”,正應了她幼年時期的豪言壯語,“使兒掌兵柄,夫人城、娘子軍不足道也”。
之所以給他們的部隊起這個名字,隻有秦良玉心裏清楚,她依然忘不了雷日升。
明朝那個時候,實行的是兵屯製度。
明多次對蒙古用兵,深入漠北絞除蒙古殘餘勢力!為了應對北方蒙古人對中原的威脅,需要在邊疆長期駐紮大軍,但朝廷難以維持長期龐大的開支,所以便逐步實行並推廣兵屯製度。
所謂兵屯製度,就是不打仗的時候自己種糧養活自己,不用朝廷花錢,甚至還能有富餘的上交朝廷。打仗的時候,發了大刀長矛就是兵,而且限製人口自由流動,世代繼承。
兵屯製度雖然減輕了朝廷負擔,但限製了人民自由和積極性,雖然以較少的代價便能維持龐大的軍隊,但戰鬥力實在不敢恭維。
往往兵在精不在多,大明兵力雖然很可觀,但戰鬥力很弱。因為長期兵屯,魚龍混雜,民即是兵,兵即是民,這種做法頂多是民兵,和正規軍比起來差的遠了!
針對大明的這種情況,秦良玉親自和丈夫馬千乘一起訓練這批白杆兵,他們的初衷是為了保一方安寧,所以她手下的兵力僅幾千人。
她將雷日升生前未能達成的心願在自己的白杆兵部隊裏先行推廣,也就是那柄“白杆長矛”,這些白杆兵人手一支,而白杆兵的名字也是由這白杆長矛得來。
在秦良玉夫婦二人的不懈努力下,這支白杆兵部隊的戰鬥力越來越高,協調作戰能力也越來越強。成為後來名動一方、被朝廷倚重的強力兵團……
就在石柱縣秦良玉與馬千乘府邸不遠處,有一家不起眼的小院,這個院裏住著一位年約70歲的老人,街坊鄰居都管他叫“焦大爺”,他因醫術高明聞名鄉裏。
焦大爺具體是哪裏人士沒人知曉,隻知道在幾十年以前,他就是住在這裏,而且一直未曾娶妻。
二十年前的一天,天還沒亮,焦大爺被一陣嬰兒的啼哭聲吵醒,不知是誰將一個繈褓中的女嬰遺棄在他家的門口,女嬰的懷中有一張標有生辰八字的紙,除此再無其他可辨識其身份的物件。
自此後,焦大爺的家裏便多了一張嘴。焦大爺給女孩起了個名字叫“焦柔”。
年方20的焦柔得到焦大爺的親傳,在醫術上也算是小有所成。
隨著年歲的增長,焦大爺的身體越來越差,以前都是焦大爺帶著她一起去山上采藥,現在變成焦柔獨自一人去采藥。
一般好的草藥都是生長在懸崖峭壁等一些險峻的地方,所以平日裏在采藥的過程中,焦柔沒少受傷。
之所以都20歲了還沒有定親,就是因為她在一次采藥的過程中出現意外,整個左臉的臉皮被崖邊尖銳的石頭掀開了,雖經焦大爺敷藥調理,仍是留下了明顯而又可怖的疤痕。
三年前的一個清晨,焦柔本不想去采藥,因為那天天氣非常不好,但因一個病人急需的藥材家裏所剩不多了,她便背上背簍沿著泥濘的山路艱難地向山上爬去。
也就是在這一天,她遇見了她的真命天子,一個從崖頂摔下的、命大的男人,當焦柔發現他的時候,他已經奄奄一息,命懸一線了。
幸而他遇見的是焦柔,估計如果遇見的是一個普通的農夫的話,他這命也就搭那崖底了。
因頭部受創,這名男子失憶了,連自己的名字都不記得。
因為是在最東向的山底救的他,所以焦柔便給他隨便起了個名字叫“大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