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漸漸過去,轉眼又是一年,張亮忽然發覺自己似乎離不開王氏了。而就在這時,李世民忽然找上了他。
軍隊和內閣是兩個不同的體係,彼此之間或許有交往,但不會十分密切。所以,李世民找上張亮的時候進行了改扮,行蹤十分隱秘,而且把會麵的地點就安排在那處偏僻的幽會之所。李世民的突然出現,確實把張亮嚇了一大跳。不過,事已至此,什麼秘密也瞞不住他了,張亮隻處跟李世民進行了一番長談,至於他們談了些什麼,外人就無從得知了。隻是經過那次密談,張亮開始暗中準備。
這些年,張亮在軍中也培植了一些親信。但是按照大漢軍規,軍人並非終身製,如果到了一定的年齡還不能晉升到更高職位,就隻有退役一條途徑。退役之後,朝廷也會發給一定的補償金,但相比起在軍中所獲得的糧餉,實在有點微不足道。如果這些軍人在軍中的時候能夠節儉些,倒是可以省下一筆不菲的家私,再加上朝廷撥給的土地,今後的生活不成問題,還可以過得很好。如果平時花錢撒漫了些,今後的日子可就不那麼好過了。這條規定很殘忍,卻可以在軍中保持一種競爭態勢,即使在和平年代,誰也不敢鬆懈。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張亮喜歡奢靡的生活,他的那些親信也差不了多少,基本上都屬於後一種情況。這些人退役之後,生活很快就陷入了窘迫之中,一些人又轉而重來投奔張亮。張亮倒也念舊情,把這些人都收留了下來,作為府上和莊園裏的家丁。這些人都是武人,退役之後,好武之心並沒有減退。張亮便利用職務之便,置辦了許多衣甲兵器。也就是說,這些人退役之後都成了張亮的私兵,人數居然多達三千。
無論在哪個朝代,誰擁有這樣一支私兵,都會引起朝廷的猜忌。所以,畜養私兵的事,是張亮最大的秘密。他蓄養私兵隻是為了顧念舊情,並沒有想過要造反。當然,許多世家大族,家裏奴仆成千上萬。他一個堂堂大將軍,家裏養上幾千個奴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並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隻是不知道什麼原因,這件事卻被李世民知道了,於是成了李世民要挾他的有利武器。張亮卻哪裏想得到,那是他一次醉酒之後無意間透露給王氏的。
李世民抓住這個把柄,對他提出了一個要求。這個要求也很簡單,讓他在接到自己通知的時候進攻皇宮。
現在,張亮可以調動三千人的軍隊,再加上他的私兵,可以動用的兵力達到了六千人。但是麵對守衛森嚴的皇宮,這六千人顯然遠遠不夠。不過,李世民信誓旦旦地向他承諾,等到了那一天,宮門會自動打開,並不需要他的人馬強行攻打宮城。在沒有**的年代,攻打城池是最令人痛苦的事情,攻城的一方往往會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不過,如果攻城一門順利突入對方的城門,往往會士氣大漲,而對方的士氣則會降到一個極點。如果真能順利進入宮門的話,張亮倒是有信心攻陷皇宮。他手下的三千私兵過去都是各級軍官,無論是個人武藝還是對戰陣的熟練程度,都遠超普通士兵,而且對他忠心耿耿。有這樣一支私兵在手,他倒無懼宮中守衛。
當然,張亮並沒有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李世民的安排上,他也在主動尋找著機會。現在,機會終於來了。
根據大漢軍規,留守京城的軍隊並不固定,而是由各大將軍麾下輪流調換。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讓所有的將士都可以得到在邊疆鍛煉的機會。而從這個月起連續三個月,駐守京城的軍隊都會輪換成張亮的部下。即使張亮沒有權力調動這些軍隊,但這些軍隊名義上都是他的部下,當京城發生重大變故時,他卻可以下命令讓這些軍隊駐守原地或者呆在軍營裏。這樣一來,他就可以肆無忌憚地攻打皇宮,而不用擔心遭到守城軍隊的圍攻。
既然已經倒向了李世民,為了確保行動能夠獲得成功,張亮自然不吝把這麼重要的信息告訴李世民。而就在這時,李世民也透露給他一條好消息,劉子秋已經離開京城,前往西海為拓跨木彌奔喪去了。而且,李世民告訴他,自己已經在前途預設埋伏,劉子秋此次是有去無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