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百日征遼(1 / 2)

公元238年正月,遼東郡襄平。

準確的說,遼東整個區域,稱之為燕國比較合適。

史書上將魏蜀吳的割據之勢合稱三國,實際上介於魏吳兩國之間還有一個反複橫跳的燕王公孫淵,時而依附曹魏,時而依附孫吳。

這個燕國很少被史書提及的原因就在於,在公元238年也就是魏國景初二年,曹睿任命司馬懿征遼東,七個月後,這個國家就不複存在了。

曆史上,司馬懿百日征遼,以三個月的時間攻滅了遼東勢力的公孫淵家族,斬首一萬人,築為京觀,以彰功績。

什麼是京觀?

就是敵軍的幾千個人頭全部砍下來,在地上堆成一個巨大的三角形金字塔,砌著封土黏泥的古代行為藝術巔峰。

公孫修想到九個月後,自己和老父親公孫淵身首異處的“合葬”,感覺天都要塌了。

穿越後即是燕王世子,這算是頂配吧?

如果不出意外等公孫淵嗝屁了,自己就是下一任燕王。

可是,燕國已經快沒有以後了。

軍事機議處。

公孫淵愁容滿麵,帳下的大將卑衍、楊祚與其商討如何抵禦司馬懿的策略。

卑衍是個鮮卑人,體型壯碩,雙目有神,在地圖上一指,沉聲道:“末將願領軍屯於遼隧,圍塹二十餘裏,誓死抵抗司馬懿的魏軍。”

楊祚相貌儒雅,身長八尺,有儒將的風格,當即也讚同他的看法:“魏軍遠道而來,是疲憊之師,我們以逸待勞,與其決戰,可解遼東之圍。”

公孫淵捋須點頭道:“這也不失為一個辦法。”

在一旁的公孫修心想再不開口,咱爺倆就被迫“行為藝術”了,當即起身:“父親,孩兒不同意此策。”

公孫淵一愣:“這是為何?”

“司馬懿決非常人,我們守城抗敵,實在是下下之策,這給了魏軍包抄合圍的機會。”

公孫修理清思路,正色道:“據我所知,司馬懿向魏國皇帝曹睿表明:往百日、攻百日、還百日,以六十日為休息,如此,一年足矣。”

聽到這裏,公孫淵怒不可遏,連桌子都給揭了,怒道:“這是從何得來的消息?哼,攻百日?也就是說,司馬老兒三個月內,便能將我等盡數殲滅麼?我遼東有山溪之天險,司馬懿雖不失為一代名將,可也不見得入得了遼東,便是當年的曹操,也沒能吞下遼東。”

公孫修心想你們當真不知道司馬懿的恐怖之處麼?百日征遼也是軍事史上的一大奇跡了,連忙勸解道:“父親切勿動怒,司馬懿雖是自負,可也有真才實學,蜀國的諸葛亮六出祁山,被司馬懿阻擋於隴西之外,寸功難進。而且擅長長途奔襲,用兵老道,僅以十六天破上庸,斬孟達,此人陰險至極,我等不應當輕視。”

公孫淵沉默下來。

確實,司馬懿作為魏國的名將之一,非同凡響,除了四年前病死五丈原的諸葛亮,真的很難說誰能在他的手中討得便宜。

楊祚沉吟少許,道:“世子有何高見,不妨一述。”

有讀過三國的,基本都明白司馬懿征遼東的高明之處,也算得上著名的軍事奇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