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2 / 3)

他麵容俊俏,長相一半隨了趙東林,一半隨了汪梅。

雖然沒有跟任何人提起過,但他這麼努力的學習,力爭上遊,為的就是讓父親看到他的優秀。

或者在他內心深處有種恐懼,害怕得不到父親的關注與親情,害怕父親會因為生母而厭惡自己。

現在,父親跟他說以他為豪,這樣他有種終於被父親認可的愉悅和輕鬆。

“這本書是我常看的,也是主席最喜歡看的書。知史以明鑒,我希望你能從中學到東西,做一個善於思考,勤於思考的人。”

《資治通鑒》這本書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為主,同時涉及經濟、文化和曆史人物評價,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警示後人,書名的由來,是宋神宗認為該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而欽賜的。

趙卓軍考入清大經濟係,以後不管是進入官場,還是經商創業,多看此書對他思考問題會有極大的益處,所謂“以史為鑒才能知興衰,以德為綱方能知得失”。

告別了家人,趙卓軍跟佳慧一起,坐著哐哐哐的火車出發了,雲縣沒有火車站,還是去省城坐的火車。

“東河這孩子從小就懂事聽話,厚積薄發考上清大真是好樣的。”

沈念茹也為卓軍感到高興,她早就把這幾個孩子當成自己的孫子。

“這是我跟你鍾爺爺送你的禮物,你看看喜不喜歡。”

卓軍接過盒子打開一看,裏麵是一支派克鋼筆,還有一個書簽,書簽上寫著,“求學的三個條件是,多觀察多吃苦多研究。”

這是加菲勞的名言。

“謝謝爺爺奶奶,這個禮物我很喜歡。”

沈念茹鍾道閔兩位老人欣慰的笑了,“喜歡就好,進了大學能學到更多更好的知識,以後啊,就看你們這些年輕人奮鬥嘍。”

“嚴謹說來應該是一起奮鬥,您們可一直教書育人,沒有停止過奮鬥的步伐呢。”

沈念茹笑著搖頭,跟身旁的老伴兒說,“這個佳慧啊,就是這麼能說會道,什麼話到她嘴裏,保管別人都愛聽。”

鍾道閔也笑著點頭,“確實能說會道,但我相信佳慧,不管說什麼都是本著一顆真誠的心,頂多誇大其詞了一些。”

原本還當鍾道閔在誇佳慧,最後來了個轉折,既誇了佳慧,又有自謙的意思,這就是老一輩人的說話之道,言之有物,同時兼顧趣味,令人受益匪淺。

從吳東到首都,綠皮火車行駛七小時四十分,早晨七點十分打車,到達首都火車站是下午兩點五十分。

“你餓不餓,餓了咱們先找地方吃飯?”

他們買的臥鋪票,中午沒吃火車上的快餐,隻拿帶的幹糧墊了肚子,佳慧怕兒子肚子餓。

“我不餓,媽你餓了咱們就去吃飯。”

“我也不餓,那咱們先去學校報道,等學校事處理好了我再帶你出去吃好吃的。”

來了首都,怎麼也得帶兒子吃點好的,比如聞名遐邇的首都烤鴨,刷羊肉等。

至於佳慧自己,不說上輩子,就說這輩子,跟著省裏的領導也來過幾次,對於首都整體的行政及商業規劃還是很了解的。

從車廂外外走,路過站台時,看到一群手舉條幅的小同誌,有寫“清大迎新”、“華大歡迎你”、“首都郵電”等字樣,都是各大高校的學生。

趙卓軍也看到了,跟佳慧一起停住了腳步。

“咱們過去,認認人也是好的。”

佳慧回頭說完,趙卓軍立刻點頭同意,那些是他的學長學姐,看到他們,他由衷的想要親近,心底彌漫著一種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情緒。

原本湊在一起說話的同學們,看到一位穿著時尚的阿姨,帶著一個青澀帥氣的男生走過來,一改之前的散漫,眼神灼灼的望過去,紛紛猜測是哪個學校的。

“這麼帥氣,肯定是咱們華大的。”

“憑什麼,我覺得是咱們郵電的。”

“我覺得是咱們理工的。”

清大負責來車站迎新的大三新生撫了撫眼鏡,他剛剛明顯察覺到對方的視線往自己的方向看過來,如果沒有預料錯的話,對方應該是他們清大的新生。

果不其然,兩人朝著清大的條幅走來。

“小同誌你好,這是我兒子,85級經濟係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