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以退為進(1 / 3)

眼見人頭攢動, 眾兵將俯首而跪,池蘅福至心靈,方才有極其短暫的一瞬, 她明悟自己此生降世的責任,天降帝星,落到人世來, 自是要為萬民謀福祉。

她下意識收斂氣機,心頭隱隱不安:此時顯露, 似乎不是最好的時機。

她看向孫曜。

孫曜被她看得膝蓋發軟,極力忍著方才沒如眾人一般狼狽跪地。

他來的不是時候, 沒能親眼見到金光異象, 是以心底的驚駭沒眾人強烈,但池蘅以十八之齡,僅僅一眼便看得馳騁沙場的戰將膝頭發軟, 足見其神異。

孫曜沒看見,但見到異象的人很多,結合數月前池蘅帶兵前往雲城賑災,【慈幼堂】倒塌, 眾兵士心死如灰之際, 一道金芒自廢墟穿透而來, 繼而池小將軍自救而出。

此事經不得細想。

兵將們滿懷敬畏地垂眸, 不敢直視池蘅雙眼。

嚴高嚇得兩股戰戰, 池蘅給他帶來的威壓太強, 那聲“放肆”不斷回蕩在心頭,他破天荒想起多年前盛京流傳過的‘池三公子一言降服白虎’的傳聞。

池蘅斂去威勢,一本正經訝異出聲:“諸位是在跪遠處的雲山霧靄麼?”

她避而不受,身子側開, 眾人隨著她的退讓,果不其然看見遠處雲霧繚繞,素日想看都看不到的壯闊風景。

她一言為眾人搭好台階,隨著她話音落下,諸人隻覺壓在頭頂的威勢煙消雲散,一時訕訕。

回想先前所為,更似陷入一場如夢幻境。

方才,是果真發生異象了麼?

他們心中驚奇納悶,卻不敢直言相問,潛意識中覺得此事幹係重大,遠非他們所能幹涉。

嚴高絕口不提衝池蘅下跪求饒一事,他不提,也不準旁人提。此後見到池蘅便避得遠遠地,不敢再來招惹。

更多人對此事的態度諱莫如深,暗自揣測,此舉正合池蘅心意。

臘月,大雪紛飛。

派出去的斥候忽然回來,直言不見叛軍蹤影。

孫曜驚異之下繼續派人查探,發現確實如此——鬧得沸沸揚揚的嶺南叛軍,一朝如水蒸發,來時聲勢浩大,去時無影無蹤。

叛軍撤了。

叛軍為何會撤?

還沒等運朝的兵將想明白這問題,大雪天,五日之內,盛京接連傳出十二道密旨,催促孫曜務必帶兵回京。

孫曜愁眉不展,恨不能在明黃聖旨上盯出一個窟窿。

十二道密旨。

皆是相同的鐵令。

同樣收到密旨的還有天子寵臣——嚴高。

嚴高隱晦地手指蘸水,默不作聲在桌麵寫出一個‘池’字。

在他看來,或許除他以外陛下在軍中還有其他的眼目,遂得知幾日前池蘅身上發生的詭異之事。

陛下疑心重,此前又有‘天降帝星’一說,難保不是對池家子生了疑心。

他誤打誤撞猜中一半的始末,被他提點,孫曜豁然開朗。

嚴高眯眼笑:“孫將軍,陛下有令,咱們還是即刻啟程罷。這叛軍連個尾巴都看不見,這趟出來,你我真是受罪了。”

孫曜垂眸不語。

大將軍還在邊關拚死拚活和狄戎交戰,莫非陛下還想對矜鯉做點什麼?

“孫將軍!你敢違抗聖命?”

“本將知道怎麼做,用不著監軍大人來教!”

嚴高氣得鼓鼓的,像隻綠油油的青蛙。

孫曜被他逼得緊,緊皺的眉頭慢慢舒展開:“傳令下去,即日回城!”

大軍班師回城,池蘅自然在其列。

殊不知殺機四伏的盛京城,趙潛早已布下天羅地網,隻待她入甕!

……

妄秋抱著各色綢緞,輕聲道:“小姐?”

清和看著白衣人挺拔的身影消失在拐角,驀然回過神來,壓下心底沒來由的惡感,她道:“走罷。”

柳琴柳瑟攙扶自家小姐上到馬車,車軲轆轉動起來,平穩行駛在盛京城的朱雀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