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門之試(二)(2 / 2)

人群之中一陣騷亂,一個人探出頭來,疑惑道:“不對吧,羲之師兄,你隻教了書法,卻並未教我等作詩啊?”

“嗬嗬……”王羲之依然是一副散漫的樣子:“我雖然不教,但是你們難道不會嗎?所謂六藝之中的書,原本乃是教你們識文斷字,可是在修者中來說,識文斷字乃是基礎,書更多的指的是文章,書法中蘊含的大道之力,儒學大道,豈有詩文不通之理?”

“可是…..我們確實不會作詩啊……”

“啊……額?”王羲之一臉疑惑:“不會作詩?這是為何?”

“得,這位羲之師兄,一看就是呆在山門久了,不知道外界變化了……”李出雲搖了搖頭,開口道:“羲之師兄,你在山門之中,不知外界光景,早在前朝更替之時,就已經焚盡天下詩文,從此玄黃文道,止於人臣,書畫等大道,詩文之道,盡矣……”

王羲之瞪大了眼睛,錯愕地看著李出雲,半晌都沒有回過神來。

“咳咳…..既然如此,那大家就摘抄一下我的蘭亭序,僅靠書法來展現各位師弟胸中意氣吧。”

王羲之無奈苦笑,沒想到外界發生了如此天翻地覆的變化,詩文一脈居然被官家取締,真是……

王羲之抬起手指,在空中一點,一副金色的字跡便憑空浮現:

“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以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嚐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隨著筆跡不斷地浮現,下方的眾人竟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隻剩下一雙眼睛還在活動,貪婪地看著天空之中那副字跡。

這是怎樣的字跡啊!

這篇文章,並不十分出彩,或者說平平無奇,看通篇內容,不過是一副文序,甚至上麵還有一些塗塗改改,看起來並不是一氣嗬成的樣子。

但是就是這樣一篇附在半空之中的字跡,卻給眾人以巨大的壓迫!

這一幅字,雖然浮在空中,沒有紙張做襯托,但是那種疏朗有致的布局,挺秀雙逸的風神,變化多端的筆法,縱橫自如的取勢,使眾人感到麵對的是一座既平凡又神秘莫測的城樓,往往不得其門而入,單看其用筆的豐富,就有藏鋒、稱飾、掛筆回鋒,牽絲、映帶、由方轉圓、由圓轉方等種種奇妙變化,有些橫與波挑又帶有隸書遺意,變化莫測,時出新愈,平和之中見奇縱,

這就是,書法之道!

無論是其中的任何一個字,都散發著濃濃地大道氣息。眾人貪婪地看著,吸取著其中的大道之力。雖然這些大道之力,並不能給予其他大道修行的人直接的提升,但是這可是大道本源之力啊,隻要能觸碰到,那麼在自己真正需要吸收本源之力的時候,提供巨大的幫助。

眾人看的癡迷,一旁卻響起了王羲之的聲音:“這便是,我最為出色的作品,同時,它也是我最為厭惡的作品,沒有之一,嗬嗬……”

眾人齊刷刷地回頭,所有目光,全部凝聚在了王羲之的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