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往事(下)(1 / 2)

家父沒有讓我和剛出世的孩子被他們帶走。

他將早就準備好的一盒裝有我家百畝良田的地契,以及一箱家中近九成的金銀財寶,都被父親拿出來。放在院子裏,讓那些人選。

是要這些錢,還是要我們母子的命。

財帛動人心。

對於那些村民而言,把我們母子二人浸豬籠,得到的不過是一個名聲罷了。若是換成那些財物地契,他們一人分得一份,家中光景也會好上許多。

事後,父親對我說:什麼也比不得我和孩子在他心中的地位。

圍觀的群眾感歎:真是個好父親啊!

“經此一鬧,不管怎樣,我和孩子算是過了明路了,父親給他唯一活下來的外孫取名江彥,小名阿彥。”

雖然我和阿彥的命是保住了,但是,村子裏多了許多關於我和阿彥的閑言碎語。

“我與父親還好,並不在意那些,早在決意生下阿彥的時候,就想過可能會麵對其他人的非議。”

“但阿彥就不一樣了。”

“阿彥兩歲以前還好,都是在家中,兩歲後,他總是偷偷的跑出家門,想要和別的孩子一起玩。”

“因為他的身世的原因,他在村子裏總是被其他小朋友欺負。往往是高高興興的出去,嚎啕大哭的回來。”

“在我看來,阿彥是無辜的,有時候見他那麼渴望的想要和其他孩子玩耍。我也會想,自己將阿彥生下來,讓他被人瞧不起,一輩子都背負父不詳的名聲,是不是做錯了,別的孩子可以高高興興的到處玩鬧打架,我的阿彥卻因為身世原因,總被我掬在家裏很少出去。”

“我和父親商量,決定帶著阿彥離開這個村子,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沒人認識我們的地方重新開始生活。”

“那樣可以讓阿彥在一個相對友善的環境下長大。”

“因為我身份尷尬,阿彥也需要我在家中照顧,所以父親決定他自己一個人外出去找一個可以讓我們一家人安頓下來的地方。將一切打點好後,再回來接我和阿彥一起搬過去。”

“父親這一走就是三個月,我隻能在家中焦急不安的等待著,因為那時父親已經有近一個月沒有帶信回來,我知道父親在外麵恐怕是遇到什麼事了。不然他不會忘了讓人帶信回家的。”

“我每日提心吊膽的,生怕父親會遭遇什麼不測。就在我忍不住想帶著阿彥,到父親最後一次來信時的地址去找他的時候。”

“重傷的他被人架著馬車送回來了。”

“諸位,可能想不到,送我父親回來的人竟然是國公爺手下的一名侍衛。”

“原來家父在外出時,輾轉了很多地方。在他給我寫完信,準備去下一個地方看看的時候,在途經一處地方時,被當地的土匪,擄了去,不僅劫了父親身上的所有財物,還將父親賣給一家煤礦,在裏麵做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