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乞力徐不能不承認,盧小閑的這個法子應該很有用。至少這件事情辦成後,自己回到邏些城,向讚普也有個交待了。
……
仇恨水將老道士送出去之後,很快又回來了。
“大論,此事您怎麼看?”仇恨水向欽陵建議道,“要不把茹本和瑪本都喊來,和他們商量商量?”
欽陵搖搖頭:“此事還沒有定論,他們就別摻和了!”
說到這裏,欽陵麵沉似水:“老道士這上中下三策,看似是在為我著想,實際上隻是紙上談兵,一個也用不上!”
老道士的下策,是讓欽陵設法將讚普除去,另立新主,這樣就有可能保住噶爾家族了。這條計策雖然有些冒險,但假如成功了,將會一勞永逸的解決掉所有的麻煩。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沒那麼容易了。若放在十幾年前,這對欽陵來說並非難事,因為那時候讚普還是個小孩子
。可現在,讚普長大了,對欽陵的防範之心日益濃重,再下手就沒那麼容易了。再說了,此事風險性很大,若萬一失手了,噶爾家族就會陷入萬劫不複之地,欽陵哪能輕易冒這個險。
所以這個下策,欽陵直接就否定了。
老道士所說的中策,是讓欽陵交出手中的權利,從此不再參與吐蕃的政務,以保全整個噶爾家族。
這個建議看起來是退而求其次,可問題是現在欽陵騎虎難下了,就算欽陵願意交出權力,讚普也不一定會放過他和噶爾家族。再說了,幾百年來吐蕃的貴族都是通過參與朝廷政務彰顯家族的重要性,這也是家族發展的必要條件,欽陵怎麼可能讓噶爾家族在吐蕃榮光毀在自己手裏?
剩下就是老道士說的上策了,這個主意倒是很有吸引力:他讓欽陵帶領大軍兼並“六詔”,建立政權自立為王。
洱海周圍地區以烏蠻為主體和白蠻等族長期融合形成了六個部落,被稱作“六詔”,分別是蒙、越析、浪穹、賧、施浪、蒙舍。
“六詔”雖然經濟文化較為落後,但漢化程度較高,同時山高水深、易守難攻,兼具一定獨立性,大唐不願意直接管轄後背上沉重的財政包袱。在這種情況下,吐蕃的勢力趁機而入,基本上已經控製了其中的五詔,隻蒙舍詔因為坐落在六詔的最南部,與吐蕃不相接壤,堅定地支持唐朝,要求歸附大唐。
仇恨水小心翼翼的看向欽陵:“大論,我覺得這上策倒是值得思量思量!”
“這是一招險棋呀!”欽陵憂心忡忡道,“且不說六詔能不能打下來,就算打下來了,我的手下會不會同意跟我一起留在那裏,我心裏沒有底。自立為王聽著很風光,但在唐朝和吐蕃的夾縫中,能不能生存下去,恐怕也是個問題!”
欽陵的手下都是吐蕃和吐穀渾人,長年生活在高原之上,六詔氣候濕熱,他們很難適應,所以說欽陵心裏真的沒有底。再說了,這樣的事情,他也沒有辦法去征求手下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