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簡,簡至“一二一”;簡而能全,圓合中西一體。
西方文化屬對立之二的性質,中國文化是二方混一。圓基礎的“一二一”,一中有二不純二,二在一裏不混一,保留中西文化全部之優,免除其所有之弊。
天下人的本根是天,何為天?天乃圓。天是大象無形之圓,形而上者之謂道的道之圓。“執大象,天下往”,人立圓,則行大道,執大象,圓現實,終極圓。
人皆來之於包含一切的完整者即圓,人都是圓在之圓內的主體性一員。而人有了自我意識就對於他有了自我與對象分別的不同二方,但不知這是在圓內的假定區分,認識就建立在我與自然,我與他人,物與心,主體與客體,生與死,有限與無限等各種二方對立的基礎上。二方構成限製和遮蔽整體性認識的無形“方框”,這使整體性認識隻能在“方框”的迷宮裏盲人摸象,形成對立中的各方,思想總是公婆各有其理的打仗。
明確二方在圓裏,“方框”就解除;二方歸圓,人就從迷宮走出;思想的徹底解放,精神真正的自由,在於自我成為存在之圓內的主體。
世界的變好,在於人們改變屬二的自己。自勝者強,強人強在勝過“方框”裏的自我。
水與冰的本質同一,冰顯不出水的靈性,是它凍結著自己。個體們的開化而化解冰體,自化而具有融化力。
由二方基礎向包含二方的圓基礎轉換,以一念的完成而成就,帶著即有的全部財富,走上化人歸圓,化事成圓,不斷化得內外在之圓境的個圓其圓,圓人之圓,圓圓與共的圓化道路。
天不生仲尼,長夜萬古;今人不歸圓,前賢枉有!
立圓得真理,普照全球;興大同價值,華夏領頭。想要民主的屌絲浮躁得沉不下心來把圓概念認明,以為圓化聲音幹擾了民主夢。
人求圓,人需要身體與精神心靈的圓境,這需要人成為圓化者的人。這麼一個簡單明了的道理,不懂也不想懂,乃思想之恥辱。
宇宙大爆炸學說
宇宙的起源,是哲學和科學最關心的課題之一。目前,在科學界關於宇宙的起源達成共識的理論是“宇宙大爆炸”學說。該學說認為,宇宙的產生源於一次原始宇宙物質爆炸。在130億年以前原始宇宙是一個比原子核還小的質點,被壓縮在一個直徑隻有三毫米的區域裏,在超高溫、超高密度、超高能量的特殊條件下,原始宇宙這個小質點,突然間在10億分之一秒的時間內迅速膨脹為具有天文數字般範圍的空間,宇宙同時產生了時間與空間。爆炸後,宇宙物質被強烈的爆炸推力以超光速的極高速度拋射到四麵八方,經曆了漫長的膨脹演化,形成了行星、恒星、銀河係,河外星雲、總星係等宇宙天體。原始宇宙為什麼會產生大爆炸呢?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工作的俄羅斯數學物理科學博士A·林德認為,當宇宙還是一粒比原子核還小的元質點時,它仍然受基本粒子微觀世界的規律支配,即:其內部是不平靜的——它內部的能量如同海洋中的波浪一樣在不斷地波動,有時甚至會產生中等程度的偏移的波動。而宇宙的突然爆炸和急速膨脹,其原因就在於這種波動偏移的幅度驚人的增大,於是便產生了銀河係和河外星係等天體的雛形。於是,一粒不可思議的極其微小的核子(微觀世界)瞬間膨脹為一個同樣是不可思義的廣袤無邊的宇宙(宏觀世界)。通過對美國“科別”宇宙背景探測器所觀察到的資料進行分析,專家們確認了A·林德所提出的宇宙混沌膨脹的模型。在宇宙的初期輻射裏,還發現了極其細微的渦旋,而這些渦旋的不均衡性,則反應出了宇宙剛開始膨脹後的原始星雲的分隔狀況,這些渦旋實際上相當於微宇宙(即誕生我們大宇宙的那粒比原子核還小的質點)裏的波動(見《飛碟探索》2002年第二期第40頁《宇宙不是唯一的》,作者:劉元江)。
《易經》卦象揭示宇宙起源及與大爆炸學說的互證
A·林德的邏輯推論與美國“科別”宇宙背景探測器所觀察到的原始宇宙那粒比原子核還小的質點波動的渦旋,賦於筆者極大的啟迪和聯想。筆者想到了在人類文明史上最了不起的哲學著作——《易經》,因為這部光輝的哲學經典早在數千年前就以卦象的形式揭示出了我們的宇宙產生於原始宇宙物質的大爆炸,產生於一團混元的物質的膨脹,並以卦象及《河圖》、《洛書》揭示出了誕生我們大宇宙的那粒原始小質點波動的渦旋。下麵筆者對《易經》六十四卦及《河圖》《洛書》中所揭示的宇宙的創生問題,略呈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