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一直在房中待到日上三竿方才攜手而出,這一夜二人推心置腹,太史慈雖然早就聽聞劉三刀討董之時的大功,直至今日方才明白劉三刀心中的誌向,絕非一州一郡之地,而是心懷天下,誌向高遠。
用過午飯,二人又喝了一通,劉三刀興致高漲,問方南池道:“這附近可有什麼名勝啊,我等下午一同前去遊覽一番!”
方南池思索片刻道:“將軍,高祖皇帝與項羽鏖戰的一處古戰場就在據此不足三十裏的九裏山前,風景壯闊,可以一遊。”
劉三刀高聲道:“好!就去九裏山一遊。”
劉三刀一行三人與十餘名隨從騎著馬晃晃悠悠的來到了九裏山下,劉三刀將從龐虎那裏得來的寶馬贈與了太史慈。這馬高壯異常,腳力也是出奇的好,奔起來如同一片飛馳的烏雲。太史慈得了寶馬,又結交了義兄,當下興致勃勃,雙腿一夾,坐下軍馬唏律律歡鳴一聲,竟然像是得了明主一般歡欣,一人一馬奔騰而去。正是銀鞍駿馬,少年英雄。
這九裏山又名九凝山,東西長足有九裏,麵積極大,半日裏哪裏遊得完。
一行人年紀也都不大,都還有幾分少年心性。年輕人看景,看不出個所以然,隻覺得山河壯闊,風景秀麗,相比之下千餘頃的古戰場滿是破敗蒼涼之色,幾人反而沒了興致,打馬欲歸。
忽然聽到旁邊一人高聲吟道:“九裏山前古戰場,牧童拾得舊刀槍。順風吹動烏江水,好似虞姬別霸王。”聲音蒼老,卻又中正平和。
三人回頭一看,隻見一老者帶著兩個家仆正對著這古戰場出神,想必就是他詩興大發,不由得吟誦了出來。
劉三刀看這老者年過半百,卻精神矍鑠,一身青布長衫,穿著普通,舉手投足間卻透著一股子貴氣,忙上前做了一揖道:“前輩觸景生情,吟出一首好詩,真是文采非凡!晚輩佩服。”
那老者頗為親善,還了一禮,道:“人老了就平白多出一些亂七八糟的想法,打擾了幾位看風景,是老夫的不是了。”
劉三刀道:“在下青曲亭侯,新野令劉三刀,敢問前輩高姓大名。”
那老者正視劉三刀一眼,道:“沒想到閣下就是擒董卓,救天子的劉三刀啊,真是英雄出少年,老夫盧植,如今隻是一介白衣。”
劉三刀滿臉震驚之色,忙道:“久聞先生大名,今日得見,真是三生有幸,還請前輩移步家中一敘!”
盧植也不是拐彎抹角的人,見劉三刀年紀輕輕就拜將封侯,卻一點也不倨傲,處處執晚輩禮,心下頗為喜歡,道:“那便恭敬不如從命了。”
劉三刀先同太史慈侍奉盧植上了馬車,令方南池前麵引路,自己與太史慈緩緩打馬跟在後麵。
劉三刀衝太史慈使了個眼色,微微提韁,太史慈會意,二人遠遠綴在後麵,劉三刀湊到太史慈耳邊,低聲道:“子義啊,這盧植何許人也你可曾聽說過?”
太史慈一臉錯愕的看這劉三刀,壓低聲音,低聲道:“你不說是久聞大名嗎,你不知道?”
劉三刀嗬嗬一笑,道:“看著像是個高人,先誆回府中聽聽他的高見再說。”
太史慈翻了個白眼,道:“這還真是個高人。這盧植是太尉陳球的徒弟,鄭玄、華歆的同門師兄,官至尚書,後來得罪董卓才被免了官。對了,公孫瓚和劉備都是他的徒弟!”
劉三刀聞言大喜,真是出門就能撿到寶。別人他不了解,劉備公孫瓚他倒是熟悉的很,劉備的師父,想來也一定不是凡人。心下動了將盧植留在身旁輔佐的念頭。
劉三刀幾人的馬雖然快,但是盧植車駕卻走得緩慢,一行人趕到新野城時已經天色將黑,劉三刀翻身下馬,親自扶盧植下了車,又躬身將盧植引入後堂,親手奉茶,執禮甚恭。
方南池早已打馬回府,吩咐廚下備好了飯菜,正等著眾人返回。
劉三刀扶著盧植,強行讓其做了主座,自己則和太史慈坐在下手,方南池在一旁侍候。
盧植本不飲酒,今日實在高興,也架不住二人輪番敬酒,飲了幾杯,開口道:“劉將軍年紀輕輕便由此成就,又不居功自傲,真是少年英雄啊。”
劉三刀歎了口氣,放下酒杯,輕聲道:“劉某力弱,隻恨不能殺盡逆賊,匡扶漢室,續我大漢四百年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