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已經沒有太子了……”
林風輕輕歎道。
“此話怎講?”
漢武大帝眉頭微微一皺。
不過隨後,
他似乎想到了什麼,臉色驟然狂變。
“你,你是說……”
說到這裏,漢武大帝的聲音,戛然而止。
雖然林風沒有把話說明白。
但是作為漢武大帝,他又豈能不會明白,其中的意思?
隻不過。
雖然心中已經有了預感,但是漢武大帝,依然不敢確信,他心中還是期盼。
自己的猜想,是錯的。
然而,
在漢武大帝,略帶期盼的眼神中。
林風張了張嘴。
想說什麼,終究還是什麼都沒說,隻能緩緩點了點頭。
看到這一幕。
漢武大帝,瞬間麵色大變。
“據兒,竟然……”
漢武大帝呢喃一聲。
旋即,疾步來到林風麵前,目光如鷹般銳利,直勾勾的盯著林風。
“告訴朕,究竟是何人,敢害據兒?”
漢武大帝,厲聲質問道。
在他映像中,太子雖然敦厚喜靜,但身體並無異樣,絕對不可能害病而亡。
很明顯,是死於非命!
雖然漢武大帝與太子劉據不合,但這也隻是理念上的事情。
對於太子的仁政,漢武大帝還是非常認可的,隻不過在他當政期間,不可以仁政罷了。
太子仁政,那是後麵的事情了。
漢武大帝,雖然是明君,但不是仁君。
而且,
後世對於漢武大帝,評價也是褒貶不一。
在地球上,很多學者認為。
漢武大帝窮兵竇武,如果不是曆代先皇施行休養生息政策,為大漢王朝積累下了雄厚的國力。
漢武大帝根本沒有足夠的本錢,發動一次次戰爭。
當然,這些都是後人評論。
此時的漢武大帝,唯一關心的,就是太子的死因。
他心中已然決定。
等從這個世界,回到自己的時間節點之後。
必須要將,害死太子的那些人,全部誅殺!
就連起九族,不,十族,都一個不留,永絕後患!
林風自然能看得出,漢武大帝眼中毫不掩飾的殺機。
不過此時。
林風也沒有必要隱瞞什麼。
“征和二年,前91年,太子死於自縊。”
林風將關於劉據自殺時的具體年份,告知漢武大帝。
由於現在,在林風麵前的漢武大帝,塔所在的時間節點,並沒有創立征和年號,林風隻能用現代記錄的年限,將太子的死期,告知漢武大帝。
然而,
漢武大帝聽了,卻是皺起眉頭。
“不可能!”
“據兒為人雖謙和敦厚,但心係大漢王朝,絕無可能自縊。”
“說!”
“這其中,是不是另有隱情?”
漢武帝急聲問道。
林風微微點頭。
“自然有隱情。”
“而起因,就是因為,你們父子二人,政見不合。”
林風逐字逐句的說道。
漢武帝聽到這句話,顯然愣住了。
按照大漢王朝的邏輯。
林風如此稱呼他和太子,顯然是大逆不道的事情。
不過這個時候。
漢武大帝,顯然顧不上這些繁文縟節,他更在乎的,是太子的事情。
林風看到漢武大帝麵露驚愕,繼續說道。
“漢武大帝,用法嚴苛。”
“太子劉據,為人寬厚。”
“正因為如此,群臣之中,為人寬厚者,皆依附太子,而用法嚴苛者,則詆毀太子。”
“然而,行寬厚之道的大臣,入不得帝眼,再加上酷吏大多結黨,且深的武帝信任,所以在武帝身邊讚賞太子的人少,故意詆毀的人反而多。”
“其實,這場針對太子的宮變,早在元封五年,就已經開始。”
“元封五年,大司馬大將軍衛青去世。”
“太子政敵,認為太子不再有外家的靠山,因害怕太子即位後對自己不利,於是開始競相陷害太子。”
“黃門蘇文誣告太子調戲宮女,小黃門常融,王弼等經常暗中尋找太子的過失,然後在添油加醋的向武帝報告。”
“然而,太子卻早已知道此事。”
“皇後衛子夫建議稟明武帝,然太子卻對武帝十分信任,認為自己隻要不做錯事,又何必怕蘇文等人!陛下聖明,不會相信邪惡讒言,用不著憂慮。”
林風將事情的起因,說了一遍。
漢武大帝聽到這話,眼中閃過一抹欣慰。
尤其是聽了最後一句話,他相信,以太子品行,如果繼承了自己的位置,在治國方麵定然會青出於藍。
但是欣慰過後,卻是更加的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