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晉江文學城獨家發布(1 / 3)

謝雲書喜歡過年, 他前世長到三十多歲,大年三十都還跟著爹媽一塊守歲,家中裏裏外外所有能開的燈都亮著, 堂屋裏還要點上一對大紅燭,這對紅燭必須徹夜不熄。

一家三口坐在一張床上,靠著一個床頭。

他媽會在被子上鋪開一張床單, 把葵瓜子、花生、橘子、雜糖等零食都放床單上, 全家人吃著零食看春晚,說說笑笑聊著天,一直等到淩晨十二點。

那時候的春晚節目也特別好看,有媽媽喜歡的□□和董文華,有爸爸喜歡的閻維文和鬱鈞劍,還有他們全家人都愛看的趙本山、馮鞏和鞏漢林。

謝雲書在“難忘今宵”的音樂裏趟著拖鞋回自己屋,然後他媽會跟過來,把他第二天要穿的新衣服按照他穿衣的順序整整齊齊疊放在他床頭,不管是不是本命年, 他媽都要給他買紅色內衣褲和襪子。

後來謝雲書大了不願穿秋褲, 他媽不答應,不穿不許出門, 他隻能先穿上, 給他媽摸過腿, 等出了門再找地方把紅秋褲脫了,跟他媽鬥智鬥勇,樂此不疲。

這個2003年的除夕也是如此。

謝雲書在臨近十二點的時候收到不少祝福短信,都是通信公司編撰出來的,你發我我轉你,手機互發信息一毛錢一條, 手機給小靈通發是一毛五,但小靈通互發隻要八分。

不要小看這點通信壁壘,謝雲書前兩天跟夏客聊天,夏客還告訴他一個悲傷的故事,說他們隔壁班上有一對兒,就是因為放寒假發短信,一個用手機一個用小靈通,兩人都嫌太貴,直接分手了。

謝雲書深感痛心疾首,誰說學生談戀愛就不需要物質了?

一切愛情都必須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

像人家超級富二代江行止,掐著十二點給謝雲書打電話,簡單說兩句新春祝福後就讓謝雲書把手機給自家老媽。

江小花在話筒那頭一口一個“蘭姨新年好”,“蘭姨今年比去年更年輕更美麗”,連續半個小時把祝君蘭哄得合不攏嘴。

謝雲書估摸著就衝這半小時的電話費,等到他跟江行止出櫃那天,他媽也不好意思把江小花腿打斷。

春晚結束謝雲書回到自己房裏,祝君蘭果然跟著他一塊過來把新衣服放他床頭,臨走時還提醒他:“寶,今晚睡覺不要關燈。”

“知道了。”謝雲書揣著一顆酸脹柔軟的心無限感慨。

要珍惜現在這些個“年”啊,以後華夏人的年味會越來越淡,朋友圈裏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大年三十曬廣場,曬寺廟,曬海灘,就是不曬在家裏守歲,即使還有人看春晚,其最大的熱情也都是來自於搶紅包、集“五福”。

想到這裏,謝雲書有句槽不得不吐——“敬業福”是真特麼難搞!

窗外的鞭炮聲此起彼伏,這樣喜慶的聲音會連綿不斷持續一整夜,但謝雲書隻稍稍一合眼,沒幾分鍾就笑著沉入了夢鄉。

……

大年初一一早,謝雲書打開家門,把一掛大地響點著扔了出去。

“劈裏啪啦!”

樓道裏麵震天響,謝雲書半掩上門,任紅色的鞭衣直往屋裏炸,硫磺硝|煙被寒風卷著,灌了滿滿一屋子。

謝祖望穿著秋衣秋褲從房裏跑出來,喊道:“祝君蘭,你快來看看,小書在放‘開門紅’啦!”

祝君蘭剛剛洗漱完,她從衛生間裏出來,雙手不停地往臉上拍乳液:“兒子今天十八歲了,當然該他放了!謝祖望,你是不是都不曉得你兒子今年多大?”

蘇北的老舊風俗很多,每個地方還五花八門各不一樣,北灘鎮有個風俗是大年初一門一開就得聽鞭炮響,那叫“開門紅”,又叫“正月炸”,都是家裏的男人放,有些地方的男孩剛滿十八歲這年也要放,算是個成年儀式。

謝祖望是真忘記他兒子今天滿十八歲,但他怎麼可能承認:“我當然知道我兒子十八歲!你看我給兒子準備的壓歲錢就是一千八!”

說著謝祖望進到房裏,毫無愧疚之心地從枕頭下拿出早備好的紅包,迅速抽出來兩張扔抽屜裏,然後又走出來。

謝雲書笑著給他爹媽拜年:“爸,媽,新年快樂!”

“兒子新年快樂!”謝祖望和祝君蘭笑眯眯地一人給他一個紅包。

早飯吃的是湯圓,吃湯圓也有規矩,不能吃單個,不能吃四個,坐在桌上臉不能朝北,據說大年初一臉朝北吃湯圓會招禍端。

謝雲書記得小時候他有一回不信邪,偷偷抱著湯圓碗臉朝著北麵吃,結果那天他跟堂表兄弟們放炮仗,有個炮仗也不知是長了眼還是不長眼,“biubiu”呼嘯著衝他躥過來。

他捂著耳朵背過身去躲,那炮仗落到他的新棉襖上,火星嗤嗤,在他背上燒出一個大洞,把他新衣裳全毀了。

那年月謝雲書隻有過年才能穿身新衣服,小孩兒哭得上氣不接下氣,整個春節都像隻打瘟了的小公雞。

所以說,老祖宗傳下來的好多事兒忒得邪門,不信不行。

謝雲書是在回老家的路上給江行止發短信講“湯圓不能麵北吃”這個規矩的,那會江行止還躺在被窩裏。

江行止家裏隻有他外公和他媽媽,他也不滿十八歲,沒人起來放“開門紅”。

謝雲書心裏軟成一灘水:【以後咱家裏的“開門紅”給你放,我不跟你爭了。】

小江總高興得在被窩裏滾過來,又滾過去。

他對這些舊俗了解得雖不多,也曉得在一個兩口之家裏,放“開門紅”的都是老爺們,頂門立戶一家之主,謝雲書這句話的意思四舍五入就是……嘿嘿嘿,嘿嘿嘿。

進村的時候謝祖望把小寶馬的喇叭按得滴滴響,一路上不時有人端著碗從自家院子裏走出來:“喲,老二回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