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不算慘,我一個同事在公司裏,家裏打電話來說收到法院傳票,他當場嚇哭了,現在老板在考慮要不要炒他魷魚,擔心誠信問題,他的項目也由別人接手了,女朋友也是公司裏的,他女朋友感覺丟人,今天辭職走了。”
“我一個同舍友,有典型的仇富心理。‘**事件’傳出後,他在宿舍裏各種高.潮,各種噴,還在網絡上發表言論給我們看,想讓我們讚同他,我們都看不下了,隻能忍著。今天他家裏來電話說,收到法院傳票,行軍蟻公司的,我發這條評論是,他就在一邊對著電話哭,一邊認錯,又可憐又可恨。”
“我朋友在水軍公司上班,他告訴我,事件剛開始時,有人出很高價格抹黑行軍蟻,他們老板股票賠了,在前段時間瘋狂接單,這次被行軍蟻告了,索賠2000萬,老板連夜跑路了。”
“……”
各種評論,揭示人生百態。
而行軍蟻集團維權,狀告上千人的事,已經滿國風雨,最高法和最高檢都在關注。
在網絡上,呼籲網絡實名製和網絡立法的聲音也前所未有的高漲。
折磨國人無數次的網絡暴力一直都是一個問題,然而久久得不到解決,行軍蟻集團這次集中訴訟,讓這個問題紅果果擺在所有人麵前。
判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行軍蟻集團沒有把握,也不會提起訴訟,而且如今已經達到殺雞儆猴的目的。
一些在網絡發表過抹黑言論,沒收到傳票的,默默刪除自己的言論,老老實實,不再敢亂說。
曾經占據網絡空間的,各種抹黑行軍蟻集團的言論,在瘋狂減少,偶爾能在一些新聞上看到冷嘲熱諷的言論,隻是過過嘴癮,卻不敢越雷池半步。
沒有參與抹黑的水軍公司,在暗暗慶幸,也在內部發文,不再接受關於行軍蟻集團的任何單子,無論是抹黑的,還是推廣的。
不參與就是最安全的。
否則這些例子就是前車之鑒。
一個月很快過去。
關於行軍蟻集團維權的事,熱度隨時間消退,偶爾還會有媒體傳出來訴訟的進度。
但時間淡化,除了偶爾提起,眾多網民吃一吃瓜外,就沉下去,除非等真正判決出來,熱度才會真正出現,然而法院判決需要的時間不短。
行軍蟻集團的維權事件,成為網絡維權和立法最典型的範例,部分案例被最高法當做示範性判決案例,作為以後相關維權判決的參考。
也是這次維權事件,加快了網絡實名製和網絡立法的步伐,但這些是後話。
這一個月裏,針對行軍蟻集團的網絡暴力消失,行軍蟻集團的麵貌再次煥然一新。
一家由‘華盛頓之手’出手都無可奈何的公司,在這裏工作都是一種驕傲。
而經過這次網絡暴力的錘打,公司內的員工信心更足,凝聚力也更高。
公司的事,有趙敏處理。
陳默不理會外麵的事,一頭紮在航天中心的研究所內。
中情局關於機密文件的調查和墜機事件的調查,一直在進行,但調查的方向,就是飛機上失蹤的兩名人員,還要維基網站的爆料人。
維基網站的爆料人就是陳默,外界不可能查到任何痕跡。
那兩名失蹤人員,早已在大西洋不知道哪條魚的肚子裏,陳默都找不到屍骨,其他人更不可能找到。
策劃行軍蟻醜聞事件,被行軍蟻維權風波搶了熱度,加上美國官方刻意引導,關注度逐漸消退,影響存在,但還是有限。
美國官方根本不敢公布,策劃醜聞的華盛頓之手的負責人麥隆,在墜機事故中死去,否則將會有更加恐怖的陰謀論出來。
在普通人心裏的影響雖然消退,但在一些國家和大企業心裏,美國人的威信再次受到巨大的打擊,被全世界質疑。
風波減弱,這場風波的主人公之一陳默,此時就在飛蟻航天中心機庫裏。
升降台上,陳默俯瞰而下,下方陳列著一架龐然大物。
經過這麼長時間的努力,空天飛機終於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