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至1933年,一場始於美國的經濟危機橫掃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1933年,以實行“新政”改革為競選口號的驢黨人富蘭克林羅斯福就任新一屆美國總統。
羅斯福新政的實施使美國逐漸從經濟危機的陰影中走了出來,社會生產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複。。。”
安迪坐在落地窗旁,整個人被冬日溫暖陽光籠罩著,臉上帶著陽光般的燦爛微笑,麵對著NBC的王牌女主播,稍顯慵懶的靠在座椅上,聲音充滿磁性的娓娓道來。
“嗬嗬,以上這些事情,相信上過曆史課的同學都應該很清楚!回想當年的課堂,老師講的無比自豪,我們聽的也倍感驕傲。可是,不得不說,這並非事情的真相。”
NBC王牌女主播凱蒂庫裏克臉上露出驚訝的表情,追問道:“難道不是嗎?”
安迪笑著搖了搖頭,“在羅斯福總統上任前,美國經濟已經觸底,並有回升的兆頭!
新政之於美國經濟的複蘇,作用並不明顯。也就說羅斯福新政並沒有讓美國擺脫危機,反而“帶來”另一場危機。
這就是鮮為人知的1937到1938年經濟危機。這也讓剛剛看到經濟複蘇希望的美國人民再次陷入絕望,失業率又回到了1932年的水平。
直到1939年,這一年9月,德國閃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這給美國經濟帶來了轉機!
當“二戰”結束時,美國的經濟竟然複蘇了,失業率下降到1.9%,GDP漲到了二戰初期的兩倍。二戰後,美國也成為經濟實力最為強大的國家。”
“你的意思是說,真正讓美國經濟複蘇,走出經濟危機泥潭,給美國經濟真正帶來繁榮的不是羅斯福新政,而是二戰!”凱蒂庫裏克眉頭微皺,裝作一副意外的表情反問道。
“哈哈,我可沒有否認羅斯福總統的功績,但是二戰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
戰爭需要大量的物資。還記得那張經濟危機時期傾倒牛奶的照片嗎?
從供求關係上看,經濟危機爆發的具體原因是供大於求。二戰剛爆發的時候,美國並沒有參與。但美國卻在為歐洲戰場提供軍需物資。那些曾經停產的工廠,機器又轉動了起來。
在不到3年的時間裏,福特一共製造了8600台四引擎的B—24“解放者”轟炸機,5700台飛機發動機以及超過250000輛坦克,殲擊車和其他戰爭機器。
波音,克萊斯勒,道奇等等這些工廠都在全速加班加點的生產,隨著市場對軍用物資需求的增長,勞動力需求也增長了。曾經失業的工人又回到工作崗位,曾經的家庭婦女也加入勞動大軍。。。。。。”
安迪就像一位專門研究二戰的學者一樣,各種數據信手拈來,各種小故事用十分幽默的方式講述出來作證他說出的論點,無論是做專訪的凱蒂庫裏克,還是周圍其他的工作人員,都被深深的吸引,認真的聆聽安迪給他們上的這堂二戰曆史課。
安迪端起咖啡杯,喝了一口咖啡,優雅的放下咖啡杯,微笑著繼續說道:“之所以說這麼多,就是因為,我要解釋一下因為我在國會大廈走廊上所說的話的真正意思,羅斯福總統的功績和偉大這是毋庸置疑的,任何人也無法否認,因為這是曆史驗證過的鐵的事實。
我那一番話表達的意思是,提醒本屆政府,不要為了想要超越誰而做出激進的決定,不要被羅斯福新政的光環迷惑住雙眼,當初羅斯福總統對自由主義做出重大變革。
他認為,人如果沒滿足生活的需要,也實現不了真正意義上的“自由”,因此,如果要給予公民真正的自由,政府應該保證公民物質生活的需要,保證公民有工作機會,醫療條件,退休生活。
因此,他大大擴充了政府的職能,建立了一係列的福利項目以及幹預經濟的政策。羅斯福總統成了美國大政府的始祖,他的“新政”就是大政府的產物,而這都遠遠超過了當年美國國父們限製政府權力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