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第 73 章(1 / 2)

“靠海吃海”是沒錯, 也就是個餓不死人的地步,沒什麼特色;還因為海邊不適合種植糧食, 水稻收成不好;又因為“靠海吃海”也要看海上天氣和魚群遊動的途徑,不是說你出海就一定能滿載而歸的。

也就是說,千燈鎮的經濟收入是“靠天收”,太不穩定。

搞經濟嘛,一個是地方政府自己砸錢,包括鼓勵居民創業,從銀行獲得低息貸款;一個是引進外地企業的資金。政府資金有限, 而且大部分都要花在基礎建設上,引進外商(包括國外和外省)資金,對方也會看你當地的基建是否能跟上, 不然運不進去運不出來,那不是扯淡嗎?

再看看千燈鎮的公路裏程數字, 簡直慘不忍睹, 也隻有從縣城到鎮上才有公路, 還隻是柏油馬路, 都不是水泥路。從鎮往下麵的鄉、村, 那就都是泥土路了,雨天一路泥,晴天一路灰,交通情況非常的糟糕。

要想富, 先修路, 基礎建設無非就是這幾樣:交通、水、電,將來還有個“氣”,就是管道煤氣。交通除了能讓人民群眾出行方便,運輸物資也是同等方便;水、電、氣都是能讓群眾的生活變的方便、現代化, 清潔的自來水還是衛生必須。

但基建總是很花錢的,每個鎮都伸手要錢,而一個縣的財政撥款是有限的,想要一下子就建設到位,也是不可能的,不說捉襟見肘吧,總之也都是緊巴巴的。

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政府賬務。

政府機關講一個“水至清則無魚”,報公賬之類的,要允許下麵的人揩點油。另外就是不可說了。不過這種問題嘛,一般繼任都不太會去追究前任,隻要賬麵做平了就行。一般人的吃相也不會太難看,畢竟還是要混仕途的人。說實話,坐到一定的職位,來錢的方法很多,直接伸手從財政撥款裏撈錢那是最愚蠢的做法。

千燈鎮的前任領導班子這次全換了,新鎮委書記和新鎮長;再從陳書記調任市書記來看,是看中他發展經濟的本事,那麼她就跟著搞經濟就好了。

政治上也有個講“站隊”的策略,找好投靠的上司很重要,她現在是陳書記的嫡係,說實話,長寧縣也不太可能給她穿小鞋。至於陳書記是誰的嫡係,嘿嘿,說起來居然算是現任大領導的嫡係,還跟將來的大領導有點私交。

將來的大領導現在是閩省一個重要城市的市黨委書記、副市長,還很年輕,30歲剛出頭,這在市級領導來說已經非常年輕,紅二代、少壯派,前途無限。

陳書記將來大概也就是個省委頂天了,要是有機會進政治|局,就能幹到70歲。

有個笑話說,80歲的人召集70歲的人開會討論60歲的人退休的問題。公務員要積累經驗坐到高位,年齡就不可能太小了。歐洲一些國家能有3、40歲的國家領導人,這在中國是不能想象的,主要還是個經驗問題,管理一個隻有幾千萬人的國家跟管理一個有十億人口的國家,那可不是同一個概念。

歐洲很多國家也就隻跟中國一個省差不多,就別提更小的國家了。

這次她升職了,賀群高興得不行,逢人就吹,親朋好友也都一副“與有榮焉”,見麵總是吹捧一番賀群。她不當本市的官員,也沒什麼找到她的人情,避免了很多麻煩。

薑韶波還專門跟她談了一次話,要她好好做事,為人民做實事、做好事,不辜負黨和國家對她的重用。在薑韶波這個退伍老兵看來,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她必須、也隻能好好工作,報效國家。

宗暾輝、張蘭莛也專門給他倆打了電話,勉勵一番。

要說在上任之前這段時間裏,最大的意外還是薑明珠。

在她待在玉龍縣的兩年半中,薑明珠按照原著劇情走了一波,認識了原著男主。原著男主按照原著劇情啪啪打臉,終於摁死了反派炮灰張丹楓。

薑明光其實已經忘了原著劇情,聽說張丹楓終於物理死亡後,還挺感慨的,想著這個反派終於完成了自己的曆史使命。原著男主的手段多少有點不合法,所以賀群說到這事的時候也比較含糊,沒有說的太詳細。

賀群現在對她這個長女沒什麼意見,母女感情還是不算親近,但因為她現在會說話了,保持個表麵的好感情也不是問題。賀群非常不滿意原著男主,認為自己的小女兒不應該跟有孩子的男人有什麼瓜葛,自家嬌滴滴的女兒怎麼能去當別的孩子的後媽呢?

“我真是搞不懂,那個陳紅兵是給明珠下了什麼迷魂藥了嗎?”賀群嘀嘀咕咕,“後媽不好當,你看我們局裏那幾個給人當後媽的什麼下場?你辛辛苦苦養大別的女人的孩子,做的再好,也就落一個‘好後媽’的名頭,有啥實際好處嗎?人家孩子知道自己親媽是誰,不是你!”

“媽,這個就是明珠自己樂意了,陳紅兵要是做個人,就該平衡好家庭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