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生變(2 / 2)

“這經義一道,禮部孫大人比本官要精通許多,我就不獻醜了。但凡為官者,必通算數,本官就考校你一番。今要造一城牆,長三十丈,高兩丈,寬兩丈。石料長兩尺,寬高各一尺,所需石料幾何?”戶部最拿手的就是算數,就此一道,朝堂諸公,大抵都比不上高某人。此一考題,等閑之人,沒個兩柱香功夫,根本算不出。

“若是不計損耗,當需要六萬塊石料。”孫宇在手上比劃一番,當即得出結論。

“競如此之快,魯國公家學淵源,本官佩服。”雖然此題本不難,但是這速度,表明此人與算數一道,為官足夠,那就行了。

孫宇倒是覺得理所應當,這不就算一下各自體積就出來了,後世記憶中小學生的難度,自是輕鬆無比。

“賈愛卿,你可需要考校一番。”李煜頗為滿意,又轉向另一人問道。

兵部尚書賈彬,這事本來跟他沒關係,純屬湊數。李煜知道孫宇有誌軍伍,自是想讓兵部尚書考校一番。

“臣遵旨。”既然皇上點名,那就沒啥好說的,隨便問下即可。

“自古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若前線需要糧草萬石,從江寧府出發,來回需兩個月。人均運糧兩石,每人每日耗糧一升,需多少人運送多少糧食,可滿足前線之需?”兵部基本就是軍隊後勤,行兵打仗那是將軍的活,但這後勤調撥,可是必須的能力。

這可是一個方程式,孫宇沒有紙筆,隻能在心中默算。

“4167人,不知草民所算可正確?”孫宇行了一禮。

“你居然不用算盤也能算得出?那可有辦法節約一點?”自古運糧就是如此,人越多,消耗越大,朝廷壓力就越大,賈彬也就試著問一聲。

“要麼節約時間,要麼提高運輸能力,水運是最好的辦法,或者借助馬車。”孫宇也沒辦法,這可是千古難題。自古打仗,糧草的消耗都是製約戰爭的首要因素,豈是能夠隨便解決的,除非發展科技。

“本官佩服,啟稟國主,孫公子才思敏捷,當早日為國效力。”既然考核通過,賈彬想著不妨賣個好,此子日後指不定平步青雲。

“好,還有其他愛卿有問題嗎?若是沒有,此事就這麼定了,韓王為國舉賢,賜玉佩一對。?”沒想到此子居然能得到各位重臣的一致稱讚,李煜倒是頗為欣喜,起碼不用擔心韓王丟麵子了。

“孫宇,你本乃忠良之後,又有心報國,孤允你早日入朝為官。你可有話要說?”李煜本打算直接交於吏部安排,可想著他有誌軍伍,想聽聽他的意思。

“謝國主大恩,晚輩雖有些才學,卻離朝堂諸公差之遠矣。草民想入軍伍,為國效力。這些年,跟隨家師也學得一身武藝,想憑此取功名。富與貴,是我之所欲,馬上取功名,也是正道。”這年頭,武力為王,孫宇對於文官一途,並不看好。

“當真?”李煜聽他親口說出,依然感覺難以置信。南唐文風極盛,文官出入朝堂,不比終日甲胄加身,生死搏殺來得好?

“哪怕為一隊正,草民也絕不後悔。”畢竟忠良之後,總不至於去當大頭兵吧。

幾位高官左顧右盼,也是頗為不解。如此文才背景,又通過考核,若是為官,起碼六品起步,怎地去軍伍做一隊正?這不是寒磣人嘛。

“好,孤……”

“國主,不可啊。老魯國公為國捐軀,真要是當了隊正,可是落人口舌啊。”禮部侍郎孫舉趕忙提醒,這禦口一開,再無轉圜餘地。自己可是得了好處,又把孫宇當子侄看待,怎麼著也得再出把力。

“愛卿多慮了,孤怎會……”

“啟稟陛下,太傅大人求見。”一個宦官急慌慌進來稟報。

“宣”這可是自己老丈人,斷沒有拒絕的理由,況且看這情形,恐怕發生了十萬火急之事。

“陛下,陛下,快救救小女薇兒吧。”太傅周宗年歲已高,基本不問政事,今日一進門,就嚎啕大哭。

何人如此大膽,這周宗身為太傅,長女正是南唐國後,這南唐國地界,還有這麼不長眼的?

周宗定了定心神,把事情原委倒了出來。原是小女想出去踏青,周宗就安排了護衛隨從,讓她出去玩了。誰知道在江邊居然遇到了劫匪,劫匪人雖不多,卻個個武藝高強,殺得護衛丟虧卸甲,劫持馬車逃了。臨走放下話來,準備黃金萬兩贖人。周宗接到消息就傻眼了,這可如何是好,萬兩黃金,那可是十幾萬的白銀啊。這周府固然家大業大,一下子也湊不出這麼多黃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