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忉利天上逢 帝 釋(1 / 2)

妙花寺,禪房之中,木塌小幾上,精致的香爐內紫煙繚繞,定是感得天龍八部之中的乾達婆聞香而舞。塌上是一個紅袍僧,麵色黝黑,相貌看上去敦厚老實,手結禪定之印,嘴唇微動,其中不斷重複的嗡啊吽三字能量卻似震動法界。這正是在修習元陽真火定的妙花寺僧侶,千目僧的眾弟子中的一一位,尼瑪不落。

千目僧修為高深,且身為法護,在密因蓮華宗地位頗高,但由其不守戒律,雪域覺情宮中的法王及一幹大德對其頗為嫌棄,然其為法王子無量智的死忠下屬,外加其麵如城牆,因此其他僧侶縱使問責於他,皆如風過山崗,紋絲不動,不過,法王子無量智亦是深知,既然千目僧與覺情宮眾僧相看兩厭遲早生事,不如不見,因此以去中原弘揚光大密因蓮華宗秘法之名將千目打發出雪域。

千目亦是秘法修為高深淵博,引一幹弟子在天府市妙花寺開壇講法收徒。在十方信眾及大施主的護法下,如日中天。

尼瑪不落跟隨千目僧多年,對其言聽計從,為其鞠躬盡瘁,然而漸漸的,尼瑪不落卻發現,自己一味聽從師父的號令行事,卻似乎違背了對佛菩薩的信仰。宗內一向主張,高師便是佛,然而,自己深知自己師父多年來所做,以“黑天噬魂法眼”迷惑妙齡女子,借雙??修之名而采補,汙人清白。為爭奪“骨玉杖”不惜強奪,不惜傷人性命。這哪是佛門中人所為。

對師父的尊崇與懷疑,讓尼瑪不落心中天人交戰,煩惱頓生,因此他需要進入深定,參悟而破煩惱。

比起隻見木塌上盤坐的尼瑪不落,身影漸漸虛無縹緲了起來,已然入了深定。

定中,他先是看到一片混沌黑暗,渺渺茫茫中感應到一陣金色光芒,於是他死命的向光明而去,一念即至,定睛一看,卻是到了妙花寺後山的三十三層塔,又名“帝釋塔”前。相傳數百年前當年往渡大師建妙花寺時,欲於後山建一佛塔,苦無資財,便遊行四方。

時至一地,天色已暗,然去往幾處寺廟皆是韋陀菩薩,杵落平地,入內懇求果無落腳用膳之處。

後來隻得在附近一名為“青龍觀”的道觀中落腳,雖曆來佛道高層各執教義,各視其為外道,然民間道館,多因民俗而有三教一家的趨勢,因此青龍觀的道士不止接待了往渡大師,還為其收拾居所,往渡大師居住數日,與觀中高道論道,亦是互取長短。

一日,往渡大師靈思一動,遂至青龍觀東華殿中,

於東華青帝象前,合十禮道。

“諸天乃護法,亦古佛再來,緣何不助我,得嚐心中願?”

此時,恰逢一賢淑溫婉的富家少女前來虔拜東華帝君,聞往渡大師之語想來必有難處,樂善好施的富家女便合十禮問大師道。

“法師可是有何難處?”

往渡大師觀少女氣度不凡,眸若琉璃,氣質超凡,以實言告知,少女聽後,淺淺的一笑。

“世人常言,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即如此小女願與佛門結一段緣,大師且歸妙花寺中,他日必當拜訪。”少女言畢即歸。

後不久,少女攜親朋好友共三十三人,前往妙花寺,出資建塔,待塔建成開開光之日,天上虹光乍現,隨即隻見得富家女即親友共三十三人,化作身著瓔珞,頭戴寶冠的三十三天天子,立於虛空,那富家女卻是化作男生女相的少年帝王,手執金剛杵,乘六牙白象。

前來參加開光儀式的一眾百姓官員皆下跪。唯往渡法師戰立,在中土佛門,常視諸天為護法,因此法師們不會像對待佛菩薩那般跪倒歸依。

隻見虛空中的少年帝王,卻對往渡大師合十一禮道“吾乃忉利天之主帝釋,因法師願力之誠。攜三十二天天子故來相助。”

“仁者即到此示現,可有說法?”

“我曾見過去,現在,未來,千佛出世說法,最有心得者,便是“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願諸同修共勉””。說罷對著下方眾生,巍巍頷首,攜眾天子化作七彩虹光向天上的那道彩虹中去。

後來人們便將此塔命名為帝釋塔。而這事跡也被以壁畫的形式留在了寺內的的壁畫中,流傳百年。

此時,尼瑪不落來到帝釋塔下,合掌道“經中雲,見浮屠者乃是見佛,今弟子尼瑪不落,請佛陀直指本心,明心見性。”隨後一直合掌,右繞佛塔,整整十萬八千轉。

忽然尼瑪不落眼前世界不斷轉換,來到一處空中樓閣,亭台水榭,皆自雲上,鳳鳴鶴唳,尼瑪不落隨意而走,不久卻是來到了一座泛著金光與佛陀氣場的舍利塔前。而此刻有一個身形巨大的男生女相帝王裝扮的人,手持念珠,瞻仰佛塔。口中清雅之聲,傳徹諸天。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