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汗的身後依舊豎立著傳自成吉思汗的九斿白纛,蒙古人稱之為查幹蘇勒德,為三叉神矛的主蘇勒德和八柄陪蘇勒德組成,主蘇勒德的頂端為一尺長鍍金三叉鐵矛,三叉象征著火焰,三叉矛頭下端為“查爾”(圓盤),圓盤沿邊固定銀白公馬鬃製成的纓子,主蘇勒德的柄也叫“希利彼”,用鬆木製成,希利彼五寸粗、十三尺長,插入中間有孔的花崗岩底座,離主蘇勒德一丈五距離的地方,四麵、四角上豎起八柄陪蘇勒德,並用馬鬃搓成的“呼和納楚格”(繩子)與主蘇勒德相連接,加固主蘇勒德,陪蘇勒德的希利彼為九尺長,矛頭與主蘇勒德一樣,乍看起來威武異常,可是昔日鐵木真能站在九斿白纛前擊敗一支又一支強大的軍隊,而林丹汗現在卻隻能望風而逃了,他逃得是如此匆忙,甚至連九斿白纛都來不及帶走。
“你,帶一千人將九斿白纛搶回去獻於陛下麵前,其餘人跟隨本將軍繼續追殺林丹汗。”曹文詔心中大喜,連忙發布命令,他知道這件東西在蒙古人心中的地位大概和和氏璧在中原人心中的地位一般,能夠搶到這樣東西也是大功一件。
一些守衛九斿白纛的察哈爾部忠誠戰士依舊不肯讓這件象征著成吉思汗無上榮耀的寶物落到大明軍隊的手中,猶自負隅頑抗,可是他們身邊全是些早已忘了昔日榮耀、隻顧著狼狽鼠竄的家夥,而他們所要麵對的又是大明騎兵之中最精銳的一支,孤軍奮戰之下又能堅持多久呢?僅僅半個時辰之後,這些戰士就被斬殺幹淨,九斿白纛也落入了明軍的手中。
而此時那些反叛的蒙古部落首領也攔住了林丹汗的親衛隊,縱然他們很快就被林丹汗的親衛隊擊敗,但也遲滯了他們的行軍速度,這麼稍一耽誤,曹文詔就追了過來,迅速衝開親兵的陣型,親手將林丹汗斬落馬下。
林丹汗一死,他身邊的親衛們也紛紛失去了抵抗的**,或是四散而逃,或是放下彎刀向曹文詔請降,曹文詔隨即命令下屬將這一消息用蒙古人的語言大聲傳向四方。
得到這個消息後,其餘各部蒙古軍隊的士氣也隨之衰竭,盧象升的兵馬則是愈戰愈勇,此消彼長之下,這十多萬蒙古大軍迅速被大明的軍隊擊敗,大明的軍隊輕而易舉的獲得了這次決戰的勝利。
不知道滿桂和李自成他們那邊又是什麼情況?遇到這樣無能的對手,也一定會像這裏一樣輕而易舉的獲得最終的勝利吧?李悠一邊欣賞著九斿白纛,一邊在心中猜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