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微臣以為當下旨斥責朝鮮國王李,命其撤回所有兵馬,並派遣使者前來京城謝罪。”徐光啟也看不慣朝鮮這種行事的手段。
“若是光撤兵似乎太便宜他們了。”李悠緩緩說道,“朕聽聞這李當初乃是篡奪了他人的王位方才當上朝鮮國王?”
天啟三年,執掌朝鮮王位的光海君李琿因見努爾哈赤勢大,於是開始在後金和大明之間左右搖擺,引起了朝鮮群臣的恐慌,再加上光海君之前的一係列改革政策得罪了這群朝鮮貴族,所以他們開始策劃逼迫光海君退位;在李琿左右任事的親侄綾陽君李見李琿身患疾病,於是令心腹陪臣建議將西人黨的平山節度使李貴教練兵馬五百人調入京城防禦,並借機發生宮廷政變,將其廢黜並流放於江華島的喬桐,自己登基稱王。
“陛下,此事發生後,登萊巡撫袁可立就立刻上書表示反對。”大明是一個根深蒂固的崇尚綱常倫理的政權,與朝鮮一直沿襲著中國古代傳統宗藩關係的模式,朝鮮人擅自發動政變廢除一個合法且與明有交的宗藩性君主,絕對是一件忤逆不道的大事;隻是由於此前要和建奴作戰,處於拉攏的考慮,這件事暫且放下,但李悠現在又突然提起,想必對李來說絕對不是好事。
在聽聞這一消息之後,李頓時亂了手腳,連忙派遣數撥使者攜帶財物匆匆趕往京城,祈求大明的寬恕,可昔日那些和他們交好的大明官員要麼已經被罷職下獄,要麼改任他處,僅剩下的幾個也是避而不見,根本不敢收他們的禮物。
如今京城百官都已經知道皇帝陛下對李朝的行徑十分不滿,他們又怎麼敢拿這些燙手的錢呢,駱養性和錦衣衛和曹化淳的東廠恐怕已經將他們盯得嚴嚴實實,不想家破人亡的話還是乖一些的好。
再被晾了許久之後,這些朝鮮的使者終於得到了禮部的召見,禮部的官員直接丟過那些被俘虜武將的證詞,嚴加斥責他們這種侵犯大明領土的罪責,並在言談之間流露出一些大明皇帝對李篡奪皇位一事多有不滿的意思,嚇得朝鮮使者冷汗濕透了衣服,隻一個勁的跪地哀求,表明朝鮮絕無此意,並願意為這些士兵的莽撞賠禮道歉。
“光是上幾本不痛不癢的請罪折子就想將此時敷衍過去,未免也太便宜了吧?”大明禮部的官員對此嗤之以鼻,這次陛下已經吩咐過來,如果不拿出一些實際的東西來,說不得盧象升就要去朝鮮走一遭了。
“敢問上國大人的意思是?”朝鮮使者跪在地上戰戰兢兢的問道,他當初也是從遼東過來的,見識過大明軍隊的威儀,明白觸怒大明的後果,現在隻要有一線機會,想必李什麼條件都願意答應。
“割地賠款!”禮部官員緩緩說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