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宗室數量帶來了巨大的財政開支,明製規定,宗室祿給標準,親王祿米10000石,郡王2000石,鎮國將軍1000石,輔國將軍600石,鎮國中尉400石,輔國中尉300石,奉國中尉200石,公主及駙馬2000石,郡主以下逐級遞減。
如嘉靖三十一年,全國稅糧總收入為2285萬石,而各王府的歲祿開支就達853萬石,占全國稅糧總收入的37%,成為國家經費中的最大開支;光供養這些對朝廷毫無益處的宗室,大明每年幾乎要消耗四成的國家收入,這是多麼可怕的數據啊!恐怕朱元璋也沒有想到宗室的問題會發展到如此嚴重的境地吧?
除此之外,宗室還占據著大量的土地,就拿當初深受萬曆皇帝喜愛的福王做例子,他在就藩之時得莊田二萬頃,鹽引千計,而這些土地都是不用繳納賦稅的,單單一座福王府就占據了這麼多的免稅土地,整個大明二十萬宗室加起來又是多少?如果再派出那些士紳免稅土地、隱瞞不報的隱田,以及僧田等,大明究竟還剩下多少繳納賦稅的土地?國家的賦稅都壓倒那些可憐百姓的身上,他們不造反才是沒天理了。
大明後期,許多帝王也因為宗室的問題感到頭疼,他們想出了各種辦法來削減宗室的錢糧,比如規定宗室成員必須要在玉牒中登記正式的名字才能得到封爵和錢糧,但是由於朱元璋規定的起名規則,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能用的字都用遍了,許多人找不到合適的字來給自己取名字,朝廷剛好借此省下這筆錢糧。
另外皇帝也開始拖延給他們的錢糧支付,而且實際發放的數額也和規定的數字相差甚遠,但是這都無法根本性的解決宗室的問題。
朱元璋規定,大明宗室,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且不可參合四民之業,他們不得幹涉地方政治軍事事務,不得擅自離開封地,不得經商,不得參加科考為官,不得從事手工業,不得......反正他們隻能待在府裏吃了睡睡了吃,其他的幾乎啥也不能幹,朱元璋這是打算把這幫人當豬養了,養了這麼二百多年,最終養出來二十多萬廢物。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大明宗室甚至比八旗子弟更加不堪,起碼八旗還可以當官、還可以當兵,要是有點誌氣也能混出個樣子來,而這些大明的宗室除了少數奇葩,利用自己的經濟實力和空閑時間在藝術、科技方麵做出一點貢獻之外,其餘人等幾乎沒有留下任何事跡。
這樣的垃圾必要清除才行啊,宗室沒有相應的力量,解決他們也不過是讓自己名聲受損而已,比起對付那些士紳集團要容易多了,柿子先撿軟的捏,李悠將目標對準了大明的宗室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