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輯 種植幸福與快樂(1 / 3)

抓住包容的智慧,把它變成沃土。在上麵,種植幸福和快樂,種植愛情和友情,培植出高尚的人格。這樣的人生會更加芳香四溢,美麗無比。

賣錯一張畫,賣高一庫價

這是一個用錯誤賺大錢的事。

劉光啟,是我國古畫鑒定大師,人稱“劉半寸”。意思是說,一幅古畫打開不到半寸,劉光啟就能分辨出真偽。然而青年時期劉光啟有一回卻看走了眼。他從一個舊軍閥家拉回的一車古舊字畫中,發現了一幅署名為倪雲林的《枯木竹石圖》。倪雲林是元代畫家,真跡不多,作假的卻不少。從這幅《枯木竹石圖》的構圖看,確有倪雲林“逸筆草草,不求形似”之風,但在題跋上卻有故意的“披掛”,劉光啟斷定是一幅贗品,便掛在低檔畫中以20元的價格賣給了當時北京有名的古玩行掌櫃的。劉光啟怎麼也沒想到,這幅贗品,經過多位名家的鑒評,確定為倪雲林留傳於世的絕作。那古玩掌櫃一轉手,就賣了3000元。

劉光啟得知後,查找資料才發現那題跋上的“披掛”係倪雲林故意所為,對此直呼自己才疏學淺。可是,劉光啟卻沒有苦惱下去,想起倉庫裏存放已久賣不動的畫。第二天,便把所有的古畫擺上了櫃台。果然,人們一窩蜂來到店內討便宜。見到古畫,不管價高價低,便大買一通。不出10天,店內存了10多年的畫,絕大部分都賣掉了。

人生感悟:不能從錯誤中學到教訓是悲哀的,即使是一些小小的錯誤。錯誤的損失在於犯錯人的態度。錯誤隻有成為新鮮的刺激,才能被用來創造更大的價值。

追殺老鷹

10歲那年,有一天中午,我正在家裏寫作業,突然聽到院子裏一陣雞飛狗叫。我趴在窗上一看,一隻黑色的老鷹正在捕食我家唯一下蛋的母雞。等我操起菜刀追到門口的時候,老鷹已經成功地叼著母雞向空中飛去。

由於母雞太重,老鷹飛得特別吃力,速度越來越慢,高度越來越低。在它剛要落下來休息的時候,我使勁將手中的菜刀猛擲過去,老鷹一驚,於是又吃力地向空中飛去。

就這樣,老鷹落,我就打;老鷹飛,我就追。終於,老鷹被我追得實在是飛不動了,便一頭栽到田埂上,我跟著一個飛刀擲去,正好砍下了老鷹的一隻翅膀。

當我一手拎著受傷的老鷹,一手拎著滴血的母雞,踏著薄霧走在回家的路上時,突然發現,我居然赤著雙腳追出有20多裏地。

人生感悟:世界上沒有做不到的事,隻有想不到的事。隻要有目標有追求,相信自己一定行,沒有什麼做不到的。

兩棵樹

農夫在地裏同時種了兩棵一樣大小的果樹苗。第一棵樹拚命地從地下吸收養料,儲備起來,滋潤每一個枝幹,積蓄力量,默默地盤算著怎樣完善自身,向上生長。另一棵樹也拚命地從地下吸收養料,凝聚起來,開始盤算著開花結果。

第二年夏,第一棵樹便吐出了嫩芽,憋著勁向上長。另一棵樹剛吐出嫩葉,便迫不及待地擠出花蕾。

第一棵樹目標明確,忍耐力強,很快就長得身材茁壯。另一棵樹每年都要開花結果。剛開始,著實讓農夫吃了一驚,非常欣賞它。但由於這棵樹還未成熟,便承擔開花結果的責任,累得彎了腰,結的果實也酸澀難吃,時常招來一群孩子石頭的襲擊。更有甚者,孩子會攀上它那瘦弱的身體,在掠奪果子的同時,損傷著它的自尊心和肢體。

時光飛轉,終於有一天,那棵久不開花的壯樹輕鬆地吐出花蕾,由於養分充足,身體強壯,結出了又大又甜的果實。而此時那棵急於開花結果的樹卻成了枯木。農夫詫異地歎了口氣,將那瘦小的枯木砍下,燒鍋用了。

人生感悟:有時不急於表現自己的人,恰恰正是最富有競爭力,生命力最強、最有前途的人。

山穀中的謎底

加拿大的魁北克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山穀。山穀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唯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長滿鬆、柏、女貞等樹,而東坡隻有雪鬆。

這一奇異景觀是個謎,許多人不知所以,一直沒有令人滿意的結論。揭開這個謎的,竟是一對夫婦。

那是1983年的冬天,這對夫婦的婚姻正瀕於破裂的邊緣。為了重新找回昔日的愛情,他們打算做一次浪漫之旅,如果能找回就繼續生活,如果不能就友好分手。他們來到這個山穀的時候,下起了大雪。他們支起帳篷,望著滿天飛舞的大雪,發現由於特殊的風向,東坡的雪總比西坡的雪來得大,來得密。不一會兒,雪鬆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層雪。不過當雪積到一定的程度,雪鬆那富有彈性的枝丫就會向下彎曲,直到雪從枝上滑落。這樣反複地積,反複地彎,反複地落,雪鬆完好無損。可其他的樹,如那些柘樹,因為沒有這個本領,樹枝被壓斷了。西坡由於雪小,總有些樹挺了過來,所以西坡除了雪鬆,還有柘、柏和女貞之類的樹。

帳篷中的妻子發現了這一景觀,對丈夫說:“東坡肯定也長過雜樹,隻是不會彎曲才被大雪摧毀了。”

丈夫點頭稱是。少頃,兩人像突然明白了什麼似的,相互吻著擁抱在一起。

丈夫興奮地說:“我們揭開了一個謎:對於外界的壓力要盡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了的時候,學會彎曲一下,像雪鬆一樣讓一步,這樣就不會被壓垮。”

人生感悟:確實,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它是人生的一門藝術。

針和線

很小就知道父親藏著祖母的一個小匣子,紫紅色的桃花木,上麵刻著精美的桃花,還有紅戮、黑字。我尤其喜愛匣子的拉蓋和造型別致的銅鎖。銅鎖黃亮亮的,橫著又細又圓的簧,而鑰匙則是短筷子樣的鐵棍棍。

裏麵,珍藏著什麼?我一直都做著無邊無際的夢。

可是,父親決不準我輕舉妄動。

17歲,我準備獨自去旅行。啟程的前夜,父親捧出祖母的小桃花木匣,說:“打開它。”

飛速地扭開鎖,拉開匣蓋,裏麵躺著個繡花的荷包。我聽見心音怦怦地跳出喉嚨。最裏麵,最裏麵究竟深藏著什麼?幾乎顫著指尖翻開荷包。

一包針和幾團線,所有的秘密,就這樣。

許多年後,一想起祖母的桃花木匣,心底就裝塊金,沉甸甸地想默默流淚。針和線,幾乎構成了舊時代女子的全部資本,其伶俐表現在巧手上,其勤奮表現在巧手上,其生存的依托也靠一雙巧手。祖母憑著一雙能縫、會補、善繡的手養大了三個兒子。她傳下針和線,分明想傳下一個女子的生存技能。

人生感悟:像針一樣洞穿生活,像線一樣織補歲月,如此,一個人生命的針腳怎能不縝密,不斟酌,不精益求精!

泥牆上的小花

曾經去過一個遠近聞名的貧困山村。四麵被大山環繞著,至今沒有通上電,村裏沒有人坐過也沒見過火車是什麼樣子,村民穿著自家織布做的衣服,家家戶戶的房子是用泥土築成的。

貧窮如此,人們的臉上該是哀戚的吧?以前曾目睹過太多被貧窮毀掉的東西,如被貧窮毀掉的幸福,被貧窮毀掉的歡樂,以及愛情,以及友情,以及人格、高尚等等。我幾乎相信這貧窮是無堅不摧的了。以為這世上真的沒有比貧窮更堅硬的東西了。

那天,在那個貧窮的山村裏,在一家同樣貧窮的泥屋裏,我的眼睛被火一樣的東西燃著了。那是一片爛漫地開著的小花,那火紅的、嫩黃的、雪白的、粉色的小花,熱烈地環繞著低矮的泥屋盛開著。是的,它們被種在同樣低矮破舊的院子的泥牆上。

我結結巴巴地問房主人:“花是可以這麼種的麼?”粗布衣衫的主人安詳地回答說:“花不這樣種又怎樣種呢?花本來就是開在泥土中的麼。”

是的,在現代人的心目中,以鮮花之尊、之貴、之美、之芬芳,它該被高高地供奉到殿堂上,應握在初戀的少女的手心裏,應開在整潔美麗的花園裏。它應當是人精心培養嗬護的結果。現代人幾乎忘了,無論是多麼尊貴的花,都是來自泥土,來自那平常又平常、卑賤又卑賤的泥土啊!

然而,若要花朵在貧窮的泥牆上吐露芬芳,除了那平常又平常的泥土外,還要有一種至尊無比的東西做這鮮花的必不可少的養分,那就是屋主人的超越貧窮的信念。一個被貧窮壓垮了的人,一個被貧窮的洪水衝刷掉心中的信念的人是沒有勇氣再去栽植鮮花的。那麼信念該是比貧窮堅硬又堅硬的東西吧?

人生感悟:握住生活的信念,把它變成沃土,在上麵,栽植上幸福和歡樂,栽植上愛情和友情,培植出高尚的人格。這樣的人生,不是同樣會芳香四溢、美麗無比嗎?有時人生隻需一捧土。

放手的愛

本周與朋友談天時,我想起今年夏天聽到的一個故事:“一個好心人看到一隻蝴蝶在繭裏掙紮著要出來,很想幫忙,就輕輕地把繭上的絲拉開一個口。蝴蝶出來了,撲著翅膀,卻不能飛。這位好心人沒有懂得隻有通過生的掙紮,翅膀硬了才能飛。”

我稱此為“放手之愛”的學問。我是經過痛苦之火的錘煉和耐心之水的浸泡才慢慢學會它的。我漸漸懂得,我必須對我所愛的人放手,因為如果我想以抓緊或攥住來控製他,我就會失去我想得到的。

如果我自以為知道我所愛的人應該如何,因而設法改變他,我便剝奪了那人一項寶貴的權利——對自己生活、選擇和生存方式負責的權利。隻要我把自己的意誌或需要強加於人或對人運用我的權利,我就破壞了他對自己成長和成熟的充分實現。不管我的動機多麼善良,我的占有欲都起限製和破壞作用。我最好意的行為也可能限製和傷害別人,因為保護和過分的擔心比語言更雄辯地說明:“你不能照顧自己;我必須關照你,因為你是我的,我對你負責。”

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現在我能對我所愛的人說:“我愛你,珍惜你,尊重你。我相信,如果我不攔你的路,你能夠或有能力充分發展成你所能成為的人。因為我太愛你,所以我能放手讓你與我並肩而行,走在快樂裏和痛苦裏。我會分擔你的眼淚,我不會要你不哭;我會響應你的需要,關心你,安慰你,但我不會在你能自己走時拖著你不放;我隨時準備在你難過和孤獨時與你在一起,但我不會不讓你體驗自己的難過和孤獨;我會盡力聽懂你的話和意思,但我不會總是同意你說的。有時我會生氣,生氣時我會盡量讓你知道我在生氣,以使我們不必為有分歧而彼此過不去。我不可能隨時隨地都和你在一起聽你傾訴,因為我沒有時間傾聽和關心我自己,在這樣的時刻,我一定盡力對你坦誠。”

無論是用語言還是行動,我在等著對我所愛和關心的人們說這些,我稱之為放手之愛。

人生感悟:很多時候,你會發現自己被感情問題卡住了,動彈不得。其實,隻要你肯放手就解決了。放手,帶來更大的釋放,才會不停地成長。

哲學家的最後一課

一位哲學家帶著一群學生去漫遊世界。十年間,他們遊曆了所有的國家,拜訪了所有有學問的人,現在他們回來了,個個滿腹經綸。

在進城之前,哲學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來,說:“十年遊曆,你們都已是飽學之士,現在學業就要結束了,我們上最後一課吧!”

弟子們圍著哲學家坐了下來。哲學家問:“現在我們坐在什麼地方?”弟子們答:“現在我們坐在曠野裏”。哲學家又問:“曠野裏長著什麼?”弟子們說:“曠野裏長滿雜草。”

哲學家說:“對。曠野裏長滿雜草。現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這些雜草。”弟子們非常驚愕,他們都沒有想到,一直在探討人生奧妙的哲學家,最後一課問的竟是這麼簡單的一個問題。

一個弟子首先開口,說:“老師,隻要有鏟子就夠了。”哲學家點點頭。

另一個弟子接著說:“用火燒也是很好的一種辦法。”哲學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個弟子說:“撒上石灰就會除掉所有的雜草。”

接著講的是第四個弟子,他說:“斬草除根,隻要把根挖出來就行了。”

等弟子們都講完了,哲學家站了起來說:“課就上到這裏了,你們回去後,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一片雜草。一年後,再來相聚。”

一年後,他們都來了,不過原來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雜草叢生。它變成了一片長滿穀子的莊稼地。弟子們圍著穀地坐下,等待哲學家的到來,可是哲學家始終沒有來。

若幹年後,哲學家去世了。

要想除掉曠野裏的雜草,方法隻有一種,那就是在上麵種上莊稼。同樣,要想讓靈魂無紛擾,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據它。

試想,那些學生們的人生如果缺了這最後一課,即使學富五車又有多少意義呢?

人生感悟:要想除掉曠野裏的雜草,方法隻有一種,那就是在上麵種上莊稼。同樣,要想讓靈魂無紛擾,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據它。

冠軍和蒼蠅

這是一場舉世矚目的賽事。

台球世界冠軍已走到衛冕的門口了。他隻要把最後那個8號黑球打進球門,凱歌就奏響了。此時,黑球就停在離球門不遠的地方,打進它對世界一流高手來說輕而易舉。

冠軍彎下腰慎重地握著球杆,對擊球力度、方向進行定位。冠軍想,不能有絲毫的疏漏,哪怕是萬一。他瞄了對手一眼,從對手的臉上讀到了失望兩個字。

就在這時,不知從什麼地方飛來了一隻蒼蠅。天太熱,有蒼蠅不是罕事。蒼蠅第一次落在握杆的手臂上,有些癢,冠軍認真地停下來。蒼蠅飛走了。

冠軍俯下腰去,準備擊球。蒼蠅又來了,這回竟飛落在了冠軍鎖著的眉頭上。冠軍隻好不情願地停下來,煩躁地去打那隻蒼蠅。

蒼蠅又輕捷地脫逃了。

冠軍作了一番深呼吸再次準備擊球。天啊!他發現那隻蒼蠅又回來了,像個幽靈似的落在了8號黑球上。

冠軍心頭升起一股無名之火,他對蒼蠅揚了揚手,意思是讓它快點滾蛋。蒼蠅對此表現漠然,它扇動了兩下翅膀又在原地不動了。冠軍怒不可遏,拿起球杆對著蒼蠅捅去。

蒼蠅受到驚嚇飛走了。可球杆觸動了黑球,按照比賽規則,該輪到對手擊球了。對手抓住機會死裏逃生,一口氣把自己該打的球全打進了。

衛冕失敗,冠軍恨死了那隻蒼蠅。可惜的是他後來患了不治之症,再也沒有機會走上賽台。臨終,他對那隻蒼蠅還耿耿於懷。

一隻蒼蠅和一個冠軍的命運交合在一起,也許是偶然的。蒼蠅飛走了,冠軍的傷痛和教訓找誰去討呢?倘若冠軍能製怒並靜待那隻蒼蠅飛走的話,故事的結局也許應該重寫了。

人生感悟:一個具有奪冠實力的運動員,在比賽中因為和一隻蒼蠅過不去,結果丟掉了到手的冠軍獎杯。可見心態常常能夠決定成敗。

螞蟻和將軍

那是公元14世紀一隻普普通通的螞蟻。

一位將軍被強大的敵人打敗了。

他的軍隊潰不成軍,將軍也被迫躲進一個廢棄不用的馬棚裏躲避敵人的搜捕。我們說的那隻螞蟻恰好也在馬棚裏忙著自己的營生。它在努力地扛著一粒玉米,試圖爬上一堵垂直的“牆”。螞蟻當然不會知道將軍的一些事情,但將軍的目光和心智卻被它吸引了。

那粒米的重量不知是螞蟻體重的多少倍,也許不亞於人去托起一頭大象吧?第一次,米粒被它稍稍頂起,很快又掉下來。螞蟻似乎連一絲的猶豫也沒有,接著就開始了再次的努力。

將軍屏神靜氣注視著螞蟻的一切。二次,三次,四次……將軍默默地數到了第69次,每次米粒都被螞蟻頂上去,最後又都掉了下來。將軍想,螞蟻不可能成功了,69次的失敗就是證明。就在這時,奇跡出現了,螞蟻在第70次嚐試的時候終於把那粒玉米推過了“牆頭”。

將軍被感動了。

從這隻螞蟻身上,將軍找回了失落的信心。後來,他重整軍隊,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他的帝國版圖從黑海之濱一直伸展到恒河。

這位將軍就是14世紀的蒙古皇帝莫臥兒。

在沒有失敗的日子,諸如“失敗是成功之母”一類哲語箴言,我們言之於口,不亞於哲學家的冷靜和銳敏。一旦走進失敗的泥潭,雖然也講百折不撓,也說愈挫愈勇,又有幾人在一件事情上嚐試69次,在第70次時走向成功呢?在失敗來臨的時候,又有幾人不被沮喪和絕望的情緒籠罩呢?

人生感悟:人類告別蠻荒,進化為地球的主人,而成為萬物之靈,曾在萬物的身上汲取智慧。那隻螞蟻在失敗和挫折中表現的堅韌和樂觀,不正是人們所缺少的嗎?

想象和拚湊

很久以前,一位哲學教授厲聲斥責我:“你毫無想象力,你將一事無成!”我覺得他太不公道,當著全班同學的麵就和他頂撞起來。教授微笑著,叫我到黑板前麵去,畫一頭想象的野獸。

我拚湊了一頭野獸:教授的頭,豬的身子,鷹的翅膀,魚的尾巴和鹿的腿,同學們嘻嘻哈哈地笑起來,教授對我的大作卻不屑一顧。

“你看,”他說,“你並沒有想象出任何東西,你所畫的隻不過是把看到過的東西湊攏來而已。這種玩意兒誰都會畫,隻有傑出人物才懂創造,平庸之輩隻會拚湊。”

人生感悟:平庸是因為被禁錮在一個圈子,或者籠子裏,怎麼也出不來,原地轉悠;傑出是因為可以脫離自己心中的那個牢籠,邁出那一步。

見微知著

家父沉默寡言,難得提起他的童年,但是有一天他告訴我,他8歲時,他的祖父在榆樹下的土路上轉身對他說:“皮埃爾,你上學讀書,這是件好事。你既然讀書識字,現在告訴我這匹馬的蹄印裏寫的是什麼。”

“爺爺,蹄印裏沒有字。”

“皮埃爾,裏麵是寫了東西的,你必須也懂得這一套書法。”

“我什麼也看不出來。”

“如果你看仔細些,你就可以看出這是那匹灰色母馬的蹄印。蹄鐵上已經掉了3個釘子,假如它星期六這樣進城,就會失落蹄鐵受傷回來。皮埃爾,你懂嗎?有些記載是不用文字的,要在世上生活,必須能閱讀這些才行。”

人生感悟:有些記載是不用文字的,要在世上生活,必須能閱讀這些才行。

不妨主動出擊

某大公司需招收一名高級管理人員,吸引了很多人前往應聘。我的一位朋友王君揣著重點大學本科文憑報名求職,經過麵試、口試、筆試三關,過關斬將,脫穎而出,被留了下來。一同留下來的還有另外兩個人。老總說:“根據本公司的情況,決定遲一個月才需要用人,但我肯定你們三人中有一個將供職本公司,所以我現在通知你們,一個月後再來聽候佳音。”老總的話說完,吩咐秘書留下三人的電話,揚長而去。

等待的日子是漫長的,王君那一個月時間連大門也不敢出,生怕漏掉電話。剛好一個月過去了,王君接到了公司的電話,他興衝衝趕到公司,走進公司的那間會議室,但隻看到一個對手,直到公司老總出現了,也沒有看到另一個對手,王君心裏暗暗慶幸。心想:那個人一定被淘汰了。這時,公司老總說話了:“你倆的確很有才華,但最終沒有通過考試。我表示非常遺憾!”“為什麼?”王君和另一個對手異口同聲地問。眼睛直直地盯著臉色凝重的老總。

老總:“以公司現在的實力,不會為一個職員一個月的薪金而推遲他的入職時間。在現在這個競爭的時代,隻有主動出擊才可能找到機會。”

原來,那個一直沒有亮相的應聘者早在一個月前就主動到公司上班,熟悉公司的情況,最終入選了。

人生感悟:在現實生活中,許多求職者都可能像王君那樣,采取“守株待兔”的求職方式,讓機會從自己的身邊悄悄溜走。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時代,你何不主動出擊,抓住機遇,去爭取一個好的崗位?

倫琴的25歲

1880年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德國沃茲堡大學偌大的教學樓裏隻有教師的講課聲和板書的嚓嚓聲。這時,一位風塵仆仆,連胡子都沒來得及刮的年輕人,身背行囊,急匆匆地在教學樓走廊上東張西望,看得出他在找人。

“您是誰?”一位年輕的教授走過來問。

“我剛從蘇黎世大學來,我叫倫琴,專程來投奔康特教授的。”

“啊,我就是,”康特教授一邊帶著他走進辦公室,一邊說,“你的論文和推薦你的信,我已經看到了。”

“教授,您不會笑我唐突和年輕幼稚吧,我才25歲。”

康特教授親切地拍拍他的肩膀說:“啊,我也不過31歲。”

就這樣,倫琴當了康特教授的助教。在名師的熏陶下,4年後,他便成了小有名氣的物理教授,1901年因發現射線(又稱“倫琴射線”)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人生感悟:當你感到自己的幼稚時,應該告訴自己,幼稚說明自己還年輕,說明自己的大腦還被夢想充斥著。

差別

兩個同齡的年輕人同時受雇於一家店鋪,並且拿同樣的薪水。

可是叫阿諾德的小夥子後來青雲直上,而那個叫布魯諾的小夥子卻仍在原地踏步。布魯諾很不滿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終於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兒發牢騷了。老板一邊耐心地聽著他的抱怨,一邊在心裏盤算著怎樣向他解釋清楚他和阿諾德之間的差別。

“布魯諾先生,”老板開口說話了,“您現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麼賣的。”

布魯諾從集市上回來向老板彙報說,今早集市上隻有一個農民拉了一車土豆在賣。

“有多少?”老板問。

布魯諾趕快戴上帽子又跑到集上,然後回來告訴老板一共40袋土豆。

“價格是多少?”

布魯諾又第三次跑到集上問了價錢。

“好吧,”老板對他說,“現在請您坐在這把椅子上一句話也不要說,看看別人怎麼說。”

阿諾德很快就從集市上回來了,並彙報說到現在為止隻有一個農民在賣土豆,一共40口袋,價格是多少多少;土豆質量很不錯,他帶回來一個讓老板看看。這個農民一個鍾頭以後還會弄來幾箱西紅柿,據他看價格非常公道。昨天他們鋪子的西紅柿賣得很快,庫存已經不多了。他想這麼便宜的西紅柿老板肯定會進一些的,所以他不僅帶回了一個西紅柿做樣品,而且把那個農民也帶來了,現在正在外麵等回話呢。

此時老板轉向了布魯諾,說:“現在您肯定知道為什麼阿諾德的薪水比您高了吧?”

人生感悟:說起來,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就那麼一點點;認真追究起來,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卻又會很大。就在這忽大忽小的差別中,能力與水平浮出水麵。抱怨無濟於事,自己主動找出來比別人指出差距要好得多。要多做放大鏡觀察與別人的差距,千萬不能故意縮小甚至抹平這種差距。

命運因靈機一動而改變

古時候,有位北方商人到南方販茶葉,當他曆盡艱辛到達目的地時,當地茶葉早已被其他商人搶購一空。情急之中,他突然心生一計,將當地用來盛茶葉的籮筐全部買下,當其他商人準備將所購茶葉運回時,才發現已無籮筐可買!無奈隻得求助於這位商人。結果這位北方商人輕而易舉地在想賺錢的人身上賺了一大筆,還省下了往北方運茶葉的運費和麻煩,直接將錢帶回了家。

歐洲某地一書店有三種書積壓甚多,就在經理決定削價出售之時,有位員工獻了一計,將此書送給總統一本。過了幾天,書店便派人催問總統“看了有何感受?”總統因忙於公務根本無暇看書,隻得禮節性地說了一句“此書不錯”。書店如獲至寶,馬上打出“總統最喜歡看的書”的牌子,書很快出售一空。不久,這家書店又如法炮製,把第二本書送給總統,總統得知上次被人利用,這次沒好氣地說:“此書糟透啦!”不料這比上次更管用,人們紛紛搶購,要看看“總統最討厭的書”究竟是個什麼樣。當書店將第三本滯銷書拿到總統麵前時,這次總統一言不發了。誰知這又成了最成功的廣告——“總統懶得看一眼的書!”至此,多年積壓的書全都兌成了鈔票。

這一故事是否真實並不重要,當它是一則寓言也未嚐不可;重要的是它能讓我們得到一些啟示:“山重水複疑無路”與“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多數時候總是形影不離的。

由買茶轉為買裝茶葉的籮筐,由削價書變成暢銷書,四兩撥千斤,靈機一動其實也是一種觀念的轉變。

人生感悟:在很多時候,成功與失敗之間隻有一步之遙甚至一紙之隔,隻是這“一步”或“一紙”不一定在您的正前方,它可能在您的左邊或右邊,還有可能在您的身後——這時不妨驀然左顧、驀然右盼、驀然回首一下,說不定轉機就在這一刹那。

今天你原諒誰了嗎?

古語說:“有容乃大、無欲則剛”,包容是一種非凡的氣度,是一種寬廣的胸懷,是一種充滿了仁愛的無私境界,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做人應有的高貴品質。

任何事,都會有一個尺度,今天,你原諒了誰?

所謂原諒對方,也就是要看對方值不值得你去原諒,但不是一味地去原諒,那結果對對方來說,不再是原諒和包容,隻不過是放縱,放縱他無情對你,這是你自己找的。

所以女人,何苦為難自己,你為她放棄整片森林,他在意過嗎?你不計前嫌,原諒他了,他在意過嗎?你的妥協,最終也不過換來更無情的對待罷了,難道這諾大的世界竟會找不到真正懂得疼惜你的人了嗎?何必作踐自己,來迎合他人的腳步呢?女人有沒有錢,都會有男人,所以,女人要學會更愛自己。

放棄一個不愛你的人,是解脫,而你也隻不過是回到從前沒有認識他那些的日子。無心珍惜的人,就算給他一萬次的機會去珍惜,他也學不會,因為他已無心。既然無心,也無所謂知不知道,做太多,對他來說,一切皆枉然,原諒也就失去了任何的意義。

執迷不悟,就是犯傻。你放棄了那麼好的對象,換來的是什麼,隻有一聲歎息,哎。幸好,沒有錯愛一生,錯過屬於自己真正的幸福。

記住,女子不需要他人的假裝疼愛。知道自己內心想要什麼,才會想去追逐,不管結果如何,你會發現,其實你什麼也不曾失去,相反,隻會讓你更加看清自己的心想要什麼,什麼適合你,也堅定了正在前進的你需要堅強的麵對人生的路。

那麼,請善待自己吧!睜大眼睛重新尋找自己的幸福!就讓過去隨風而逝吧!

不該屬於我的,我攤開雙手放你走,屬於我的,我會緊緊攥你在我手心。坦然麵對,沒有什麼不好,最起碼,我問心無愧。人生不要有此遺憾就好了“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今天,我原諒了我自己,因為懂得不再執迷不悟。

忍,是包容的一種

小不忍,則亂大謀,自古至今成大事者都會把這句座右銘放在心中。忍是一種美德,它體現的是一個人的修養,更是一種處事作風。“勝敗兵家事無期,包羞忍恥是男兒。”忍耐,是男人的必修課。受到一點刺激就不能忍耐的人,是不會有大成就的。沒有忍耐精神,就不能成就大的事業。

男人們在生活的道路上麵臨著比女性更大的壓力,更難的抉擇,幾多痛苦,幾多折磨,幾多苦難,幾多險境……在人生這個紅塵之中,不如意的事情十有**,不能每件事都能弄個清清楚楚,幾乎每一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上,都要受到命運之神的捉弄,當你不甘心做命運的奴仆而又未能扼住命運的咽喉之時,必須學會忍耐。俗話說:讓人非我弱,弱者不讓人。古代人看來,忍是修身和成就大業的一種必備素質;現代人看來忍是有涵養和修養的體現。“忍著不是弱者,而是智者,忍同樣也是一種智慧。正所謂大丈夫能屈能伸。男人,需要忍耐。

在麵對命運的捉弄時,為什麼不去忍一下呢!正所謂衝動是魔鬼,凡事應該冷靜之後做出決定。忍讓不僅是行為上的大度,更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思想修養。成功是許多忍耐的總和,忍耐是成功的必備要素。動不動就發脾氣的人,雖然可以解除一時的心理壓力,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無疑是自斷前程,唯有“忍”可以製勝一切。

忍小節,成大事。“齒剛則折,舍柔則存。好鬥必傷,好勇必亡。百行之本,忍之為上。”真的英雄,何必氣短,善始善終,方為不敗!忍能保身,忍能成事,忍是大智,更是大福!

忍是一種成熟的表現,不要讓那些由委屈帶來的怨恨掩蓋了你善良的品性,不要讓爭執損害了你良好的形象,若能彼此謙讓一番,就定能一團和氣。用你博大的胸懷去包容一切。葉子的退讓,成全了鮮花的妖豔與多姿。能忍還是人的一種人生境界,讓男人達到一種至高的人生境界,然後在忍的藝術中走向成功之道。

包容故事四則

魏文侯執約

公元前403年,韓國邀請魏國出兵,協助攻打趙國,魏文侯謝絕說:“我與趙國既是兄弟之邦,又有互不侵犯之約,不敢從命。”韓國的使者怒氣衝衝的離去了。

趙國知道後,深感趙國與魏國之間有兄弟之誼,便也來向魏國借兵討伐韓國。魏文侯仍然用同樣的理由拒絕了趙國。趙國的使者也怒氣衝衝的離去了。

但是後來兩國都想到魏文侯對自己國家的和睦態度,想到魏文侯的友好和寬容,都十分佩服,他們都紛紛回來朝拜魏國。魏國於是便開始為魏、趙、韓三國之首,各諸侯國都不和它相爭。

唐睢說信陵君

信陵君打敗了秦兵,救了邯鄲,保全了趙國,因此趙王親自到郊外迎接他。唐睢告訴信陵君說:“我曾聽人家說:事情有不可知道的,有不可不知道的;有不可忘記的,有不可不忘記的。”

信陵君說:“這是什麼意思?”

唐睢回答說:“人家憎恨我,這種事不可不知道,假如是我辜負人家,那麼我務必要設法予以補償;假如人家誤解我,那麼我應該善意講清楚。我憎恨人家,這種心態不應該有,要用寬恕而內化掉。但是在內化過程中,不要到處傳言而給別人帶來不必要的困擾與緊張。人家有恩德於我,這種事不可忘記,要感恩圖報。我有恩德於人家,這種事卻不可不忘記,否則將給自己與人家帶來莫大壓力。現在你打敗了秦兵,救了邯鄲,保全了趙國,這是你所施與的很大的恩德啊!趙王親自到郊外迎接你,見了趙王,但願你能把施與恩德的事忘記!”

信陵君說:“我一定謹遵您的教誨!”(《戰國策》)

不癡不聾,不做家翁

郭子儀掃平安史之亂後,成為複興唐室的元勳。唐代宗非常敬重郭子儀,將女兒升平公主嫁給郭子儀之子郭曖為妻。

有一次小倆口吵嘴,郭曖見妻子擺出公主的架子,憤懣不平的說:“你有什麼了不起的?不就仗著你父親是天子嗎?告訴你吧,你父皇的江山是我父親打敗了安祿山才保全下來的,我父親因為瞧不起皇帝的寶座,才沒當這個皇帝!”

升平公主聽到郭曖出此狂語,氣的立即回宮稟報皇上。

唐代宗聽完女兒的投訴後,不動聲色的說:“你是個孩子,有許多事你還不懂。你丈夫說的都是實情。天下是你公公郭子儀保全下來的。如果你公公想當皇帝,早就當上了,天下就不是咱們李家的了。”他勸女兒不要抓住丈夫的一句話,亂扣“謀反”的大帽子,要和和美美的過日子。在唐代宗的勸慰下,公主消了氣,主動回到了郭家。

郭子儀知道這事後,嚇壞了,他聽說兒子口出狂言,幾近謀反,即刻令人把郭曖捆綁起來到宮中麵見皇上,請皇上治罪。

可是,唐代宗卻和顏悅色,一點也沒有怪罪的意思,反而安慰郭子儀說:“小倆口吵嘴,話說的過了點,咱們當老人的不要認真了,不是有句俗話說‘不癡不聾,不做家翁’嗎?裝作沒聽見就行了。”

郭子儀聽了這番話,心裏的石頭落了地,感到非常高興。(《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