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恭(591年~640年),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人。唐朝宗室、名將。西魏、北周八柱國之一李虎曾孫,北周朔州總管李蔚之孫,隋朝右領軍大將軍李安之子,唐高祖李淵的堂侄,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位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二。
武德元年(618年),李淵稱帝,拜李孝恭為左光祿大夫,不久改為山南招尉大使,負責經略巴蜀,攻占三十餘州,俘獲朱粲。武德二年(619年),任信州總管,獻計並率軍攻打南方的蕭銑,立下戰功。武德三年(620年),封趙郡王。武德四年(621年),李孝恭任夔州總管,大造戰艦,練習水軍,李靖為副將,滅蕭銑,受封荊州大總管,成功招撫嶺南諸州。武德六年(623年),又率軍攻打輔公祏,用一年時間將江南平定,因功拜揚州大都督,之後因被人告發謀反而免官改任宗正卿,又曆任涼州都督、晉州刺史。武德九年(626年),賜實封一千二百戶。太宗李世民即位後升任禮部尚書,改封河間郡王。貞觀初,任禮部尚書,以功封河間郡王,好遊宴,晚年以歌舞美人自娛。
貞觀十四年(640年),暴病身亡,時年五十歲。詔贈司空、揚州都督,陪葬獻陵,諡元,配享高祖廟庭。列為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孝恭的祖父李蔚,就是唐國公李虎的第七個兒子(李世民的祖父李昺是李虎第三子)。隋朝末年,李淵在晉陽起兵,攻克長安後,下詔拜他為山南道招慰大使,領兵出巡巴蜀地區,連下三十餘州。隨後進擊朱粲。大破其陣,俘獲其眾,諸將都說:“朱粲之徒殺食活人,是凶惡之賊,請將他們坑殺。”孝恭說:“不能這樣。如今列城盡在寇境,如獲敵則殺,以後還有誰歸降呢?”全都赦罪釋放。由此緣故,傳檄所至之處,相繼歸附。??
武德二年(619年),李孝恭被封為信州總管,承受製命可以權益授官。
武德三年(620年),李孝恭又獻計進攻蕭銑的割據政權,李淵非常欣賞他的計策,任命其為信州總管,進爵為王,並改信州為夔州,他廣造大船,教習士兵水戰,準備進攻蕭銑。??
李孝恭盡召巴蜀地區首領子弟收錄任用,對外表示引薦擢用,而內心是將他們作為人質。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孝恭被任命為荊湘道行軍總管,統率水陸十二支軍隊從夷陵出發,擊破荊門、宜都二鎮之兵。
這時,蕭銑的驍將文士弘率數萬精兵駐守在附近的清江。李孝恭大兵一到,即想進擊。李靖勸告他說:“文士弘,是蕭銑的健將,士卒精銳驍勇,現在荊門剛剛失守,他把精銳兵力全都派出來迎戰,這是救敗的軍隊,恐怕銳不可擋。我們應當暫且把戰船停泊在長江南岸,不與敵人交鋒,等到他們士氣衰落,然後出擊決戰,一定能攻破敵軍。”李靖的避其兵鋒,挫其銳氣,然後一戰可擒的戰術是很正確的,但李孝恭由於連戰告捷,錯誤地估計了敵人的力量,沒有聽從他的勸告,遂命李靖留守軍營,自己率兵出戰。果然不出李靖所料,雙方一交戰,孝恭軍大敗,即逃奔南岸,損失很大。文士弘獲勝以後,即縱兵四出搶掠,兵士肩扛手提,多有收獲。李靖見敵軍隊伍大亂,遂不失時機,迅即指揮唐軍出戰。文士弘軍一時難以收攏,措手不及,結果被唐軍打得落花流水,被殺及溺水而死者將近一萬人,獲得舟艦四百餘艘。??
攻下夷陵之後,李靖又馬不停蹄,率輕騎五千為先鋒,直奔南梁都城江陵,李孝恭率大軍繼後。李孝恭帶領大軍繼續進攻,李靖又擊敗蕭銑的驍勇大將楊君茂、鄭文秀,俘獲士卒四千多人,攻克江陵外城,接著又占領水城,繳獲了大批舟艦,解開戰艦放於江中。諸將說:“所獲船艦應當為我軍所用,棄船就會資助賊寇,這樣做是為了什麼呢?”孝恭說:“蕭銑的轄境,南至嶺表,東達洞庭,地勢險要戰士眾多,如今蕭銑沿江鎮守將士眾多,如城未攻下而援兵到來,我軍就會內外交困,舟船雖多,又有何用?如今蕭銑已敗,不會馬上進兵,往返打聽情況,就可延緩其救兵,那麼我軍就能順利地攻下江陵了。”不久蕭銑救兵到達巴陵,見空船,果然遲疑不進。
蕭銑自度救兵難於急至,就對屬下說:“天不助梁,數次亡國。如果戰至力屈而降,唐軍必因軍士死傷而大殺城內百姓。怎能因為一人之故而使百姓遭殃呢。現在城池還未被攻撥,我先出降,可能會保全民眾。眾人失我,何患無君!”於是他親自巡城下令投降,守城軍士都號哭不已。蕭銑祭拜太廟後,率官吏赴李孝軍門請降:“當死者惟有我蕭銑,百姓無罪,請勿殺掠。”李孝恭把蕭銑用囚車送至京師。
李孝恭平滅蕭銑後,被拜為荊州大總管,嶺南四十九州皆望風而降,李淵大喜,任命他為荊州大總管,下詔畫工圖其擊破蕭銑之狀以呈進朝廷。??
李孝恭治理荊州有方,大力開置屯田,創設銅冶,以便利百姓。不久遷任襄州道行台左仆射。那時嶺表地區還未平定,他便分別派遣使者撫慰,其投誠歸附者有四十九州,使朝廷號令暢通於南海之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