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城外碼頭人群熙攘,正值冬日,碼頭邊上卻安靜地圍了不少人,領頭的是一名藏藍衣袍的中年男子,正急切地張望著前方。一艘低調卻不失奢華的船靠近,原本焦急張望的中年男子眼睛一亮,提著衣擺快步上前,身後的小廝連忙跟上。
船隻靠近,先從船上走下來的是一名素白衣裳,頭戴白色簪花的女子。女子臉上不笑,眉眼間卻是一身素白壓不住的顧盼生輝,蓮步微移更是一身素白壓不住的氣勢。
素衣女子手上牽了個粉雕玉琢的小姑娘,約莫五六歲的年紀,也穿了一身素白,正怯生生挪著小步子跟在素衣女子身邊。小姑娘一張小臉粉嫩圓潤,櫻桃小嘴天生帶著笑意,一雙圓潤可愛的眼睛上是如扇子般的長睫,一扇一扇的,更添幾分可愛。
中年男子見著二人,連忙迎上,牽起素衣女子的手便是淚水盈滿眶:“四妹妹這些年定過得不大好,竟是比出門時還要瘦削許多。”
“大哥哥安好。不過是夫君去了,吃不下飯罷了。”素衣女子說起傷心事,抬手掩麵別過頭去。
“回來了就好,回來了就好。母親可盼著你回來,這般回去怕是母親又要傷心。”中年男子歎著氣,低頭看見正有一下沒一下瞥向遠處賣糖葫蘆的小販的小姑娘,忍俊不禁道:“這就是文汐吧?生得粉雕玉琢的,瞧著煞是可愛。”
“大舅舅好。”小姑娘從小就在外邊,見著中年男子也不怕生,屈膝用那軟軟的聲音喊了一聲。
這一聲大舅舅可把中年男子喊得心花怒放,彎腰將燕文汐抱了起來,方才的傷心之情也因為她而散去不少。
“還是趕緊回去吧,母親可從今晨就盼著你呢。”中年男子說著,與素衣女子一同往掛著燕家牌子的馬車走去。
燕家祖籍姑蘇,自老太傅告老還鄉後,一家子便從京城搬回了姑蘇老家。因老太傅老太太尚在,便也沒有分家,三房人都住在一起。隻不過那燕家三爺因公務常年在外,自搬回姑蘇後倒是從未回過燕家。
素衣女子名喚燕含凝,乃是老太傅的大女兒,家中行四,少時很得寵愛。因四姑爺入贅燕家,她身旁帶著的這個小姑娘便也隨了燕家的姓,名喚文汐。
今日燕文汐穿著一襲素白衫裙,裹了厚厚一件毛領子披風,被身邊丫鬟扶著鑽進馬車。小孩兒貪玩,雖家中變故,但天性如此,她一坐進去便忍不住掀開簾子往外看,想看看另一邊的景象。
“文汐,坐好。”燕含凝話語平淡,卻帶著幾分威嚴,讓掀開簾子的燕文汐手一抖,連忙縮了回來。
到底是小孩兒,燕文汐一路上沒忍住好奇,還是就著風吹開簾子的縫隙朝外邊看了兩眼。這樣的小動作自然沒逃過燕含凝的的眼睛,但她也明白自家女兒是什麼性格,且無論什麼性格也是自己和夫君寵出來的,她也沒有太過拘著燕文汐。
馬車在一座氣派的宅子前停下,燕文汐被燕含凝帶著下馬車,抬眼一瞧便發現已經有人在大門外候著。見著他們過來,一位老媽媽領著幾名丫鬟小廝上前來,提行李的提行李,候在一旁等著引路的等著引路,而那老媽媽則是堆著笑朝燕文汐二人走來。
“可算是來了。老太太等不及,特意叫我到外邊來等著,好接凝姐兒到抱春堂去。”老媽媽上前來先問過安,方才笑著對燕含凝說了這話,畢了哎喲一聲,說,“瞧我,這還喊錯了,該是喊四姑奶奶才對。”
“母親還等著我們,劉媽媽還是早些領我們過去吧。”燕含凝看起來並沒有那麼熱情,隻是扯了扯嘴角露出一個幾乎瞧不出來的笑容,對劉媽媽說。
劉媽媽也不在意對方的冷淡,隻是點了點頭,領著二人繞過影壁。一路上劉媽媽熱情地招呼燕文汐,一路為她介紹著燕家的許多事。
燕文汐聽得有些暈乎乎的,但多少記住自己上頭有五個哥哥姐姐,她來了之後該是排第六,被稱呼一句六姑娘。
燕家的哥兒姐兒是排到一處的,燕文汐從前並未聽母親提過,此時聽來有些新奇,便多問了幾句。劉媽媽也沒不耐煩,耐心地為她解釋了許多。
這樣問著問著,一行人便到了抱春堂外。燕文汐方才剛進門,便聽見裏邊傳來一聲帶著哭腔的呼聲。
“我的凝兒可算回來了1
燕文汐一抬眼,便見一位白發滿頭的老人拄著拐杖往這邊走,身後跟了兩名女子,一名看著有些不耐煩,一名卻是沒什麼表情。
“好凝兒,讓娘看看你。”說話人該是老太太,燕含凝的母親,燕文汐的外祖母。
她一來就抓著燕含凝的手不放,瞧著瘦了許多的燕含凝,說話間一進屋就要落淚。還是一旁兩名女子過來勸了勸,加之燕含凝謊稱這些日子天氣冷沒什麼食欲,方才含糊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