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善去惡是格物: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通俗的說,就是存天理、去人欲,就是讓自己的喜怒哀樂恰到好處,不可過分,這就是格己之道。
王陽明窮極一生的聖人學問,濃縮成這短短兩句。顏回越是往深處想,越是感覺自己要攀爬的山峰越高,道路沒有止境。
究竟需要一顆怎麼樣的心,才能想出這些道理?
究竟要經曆了多少事情,才能有這些感悟?
究竟有多麼高深的學問,才能令他產生一種仰望的心理?
顏回在心底自問,卻根本回答不上來。隻是感覺,有一股莫名的悸動,如同瘋草,在腦海中瘋漲。
不知不覺間,他的態度變了,肅然起敬。看向白骨精的目光變了,略微有些仰視。
如他這種內斂清高的人,不會向權貴低頭,不會向神聖低頭,甚至不會向生死低頭,唯有……向學問低頭。
不低頭,就沒法看書,沒法作學問。
“白骨大聖,你是一位聖人,思想和夫子一樣高。”顏回誠懇說道。
白骨精怎會看不出他眼中的仰望,搖頭說道:“我的思想不高,隻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顏回以為他說的巨人指的是孔子,忍不住開心起來:“夫子若是知道您這麼說,一定會很高興。”
白骨精摸了摸鼻子,無言以對。
見他不說話,顏回腦海中靈光一閃,真誠說道:“大聖,我能不能邀請你去書山學海間,給儒門的弟子們,講一講您的法理?”
白骨精別過頭,不去看他眼中的熱切:“相信你也清楚,我現在實在是分身乏術,沒辦法去講課。”
顏回眼中布滿了失望,連道可惜。
看著情緒低落的他,白骨精心中莫名有些不忍,說道:“如果你不怕死的話,就跟著我們走一段西行路吧。”
顏回微微一怔,繼而反應了過來,喜悅道:“不怕死,不怕死,朝聞道,夕死可矣!”
加入了一個顏回,眾人再度啟程。路上,天篷等人看著顏回虛心向白骨精請教著學問,眼睛陣陣發直。
他們一定是看到了假的白骨精,這不是他們熟悉的那個人!
你說白骨精手眼通天,謀劃日月,他們信。可是說她精通經義,甚至自成一派,令顏回此等文宗都俯首跟隨,他們覺得一定是自己眼瞎了。
那不是可以隨意糊弄的儒門弟子,而是七十二賢者之首,是孔子之下第一人啊。能夠令他擺出這幅模樣,可見白骨精是真的有大學問。
一路上,天篷等人迷亂了。
走在隊伍的最後,猴子目光淡然的望著天篷,沙悟淨,白龍馬三人時不時的竊竊私語,有時候甚至連三藏都會默默點頭,嘴角微微勾起,心中莫名生出了一股優越感:土鱉,讓你們不肯相信白骨,慢慢吃驚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