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之前(1 / 3)

雄雞報曉,唐老太爺準時起床,洗漱,穿好衣物,提著裝有寒泉的暖壺到草廬旁的山上打拳。

當年聖祖皇帝巡遊天下,偶然在這座並不出名的山頂感悟天心,自此走上成為一代雄主的道路。也就是在這裏,老太爺與聖祖初遇,便以“遇皇”為其命名。後來聖祖聞知此事,覺得這個名字略有諂意,特意寫信給老太爺,將“遇”改成“玉”。

玉皇山不高大,無奇景,地下也沒有什麼寶貝,但在無數人的努力下,草木山石協調均勻,顯得整齊而且整潔。每當清晨,晨曦自東麵的天空而來,順著青石鋪就的山路層層往上,越到高處越是明亮,陰霾與灰暗甩在身後,人與天的距離也似乎被拉近。歸隱之後,老太爺逐漸迷戀上這種感覺,時常登頂觀悟。現如今,上山打拳已成為他的一門課業,無論寒暑,從不輕易錯過。

深秋十分,晨露微寒,老太爺腳踩青石,悠然自得。等到了山頂,寒泉飲盡,身體微熱,老太爺將暖壺放到一塊青石旁,束腰緊袖,連打三趟羅漢拳。

“羅漢降魔,佛門慈悲,有殺意無殺心,暗合天道。”

世間拳法千萬,老太爺獨喜羅漢,拳法早已圓融自如,渾然天成。晨光沐浴下,山頂之上白須飄飄,騰挪縱橫,矯健身形,看不到絲毫老態。三趟拳打完,內息同步運轉三周,殘留在體內的寒意被驅除,老太爺臉上多年沉澱的冷峻之氣變得極淡,目光顯現出幾分佛門憫意。此時如有人在旁邊,絕想不到這位慈祥和善的老人就是當年的唐橫。

唐,橫行天下。

東方天際紅霞初現,老太爺心滿意足,負手走到那塊青石旁,正襟危坐,慢慢調整呼吸。

日出東方,不容錯過,比練拳更加重要。

“那頭麒麟獸就要生了。”

腦子裏莫名閃過念頭,老太爺微微皺眉,對自己的狀態感到不滿。

麒麟獸珍貴,生產更是大事,但與感悟天心相比,卻又顯得微不足道。

今天的朝陽格外紅豔,有些急躁。它在雲海中掙紮,跳躍,如初生嬰兒般嬌嫩,卻又異常茁壯,活力無限。當它掙脫束縛的那個瞬間,老太爺忽覺紫府有異,心頭為之一動。

就像一次悸動,一線生機,亦或幽暗中一縷明毫,難以把握,無法描述。

它或許就是打開天人之門的......契機?

多少年的堅持與等待,莫非今日見到回報?

老太爺深深吸一口氣,抑製住激動的心情。他瞪大雙眼,集中精神,冒著有可能傷目損神的危險緊盯太陽。

他期盼得到更多提示,越多越好,一點點也好。

他看到更多,並且感受到了異常,但非發生在紫府,而是在太陽的正中央。

那裏出現一顆黑點。

太陽是世間最烈、也是最最純淨之物,昊陽之光驅逐黑暗,昊陽之火蕩滌一切汙穢。它裏麵怎麼能有雜質,而且是黑的?

老太爺全力調動內息,精神更加集中,他驚奇地發現,那顆黑點真實存在,它像一道閃電降臨人間,正與昊陽脫離朝這邊飛速靠近!

老太爺開始意識到了什麼,未及確認,黑點忽然拉長成針,針尖綻開如花瓣,花瓣翻卷、堆疊、搭建蓮台,正當中一座法壇。

法壇周圍符文閃耀,許多身影若隱若現。

他們在吟唱,祈禱,聯手施法。

“魔蓮入界?”老太爺的神情陡然轉厲。

蓮台吞噬陽光,轉眼間放大千萬倍,朗朗乾坤頓如幽冥,群魔亂舞,哭號遍野。

如此驚人的景象不為尋常人所見,即便有人在山下,也隻覺得頭頂有雲腳下留影罷了,唯獨老太爺的世界一團漆黑,身在煉獄。

轟隆隆天雷響於當頭,老太爺身上洶洶之火,腳邊山石燒成灰燼。四周黑暗如牆,無數虛影齊舉雙手,將烈火壓向當中。

“滅世浮屠!”

最後一絲僥幸破滅,老太爺當即咬破舌尖,嘶聲長嘯。

“落葬!”

鮮血激活烈焰,雷鳴撕破黑暗,法壇周圍,黑影一個接一個化作煙氣,但有更多黑影補充到裏麵,聚合起更加強大的力量。

一人之力對抗浮屠,人間絕頂亦難做到。令老太爺稍感欣慰的是,黑暗雖能封鎖烈焰,囚禁雷光,但它阻擋不了命魂感應,隨著那聲怒吼,百裏之外唐門莊園所在,隱約傳來震動與嘶鳴。

“落葬!”唐老太爺再次大喊。

嘯音高亢,吟唱之聲也達到頂峰,法壇中央慢慢浮現出一顆頭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