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名為衛嘉,字瑜。
明華六年,初夏,我出生了。
那是個動蕩不安的年代。
我出生在赫蒂家――一個早已落魄了的“世家大族”。
據說赫蒂原本是一城之名,開國皇帝元彰祖――容宸與我爺爺的爺爺――衛逸一同從此地出發,一路攻城掠地,最後建立了太元國,定都郢都改都城名為京。
衛逸一生征戰,年暮時異常想念家鄉,請願回鄉,彰祖念他戰功赫赫,封他為王,那赫蒂城便成了他的封地。
但衛逸走後赫蒂家便漸漸敗落,空有一副王侯將相的名頭,甚至連京都二品官員都比不上。
父親心懷大誌,想阿娘能誕下一子,在這亂世之中繼立他的衣缽,扶持幼帝,攘除外戚,鎮守邊關,重振家族,現往日輝煌榮耀。
無奈事與願違,穩婆一句“貴女”破了父親滿心籌劃的大計。
好在父親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知禮節懂人情,縱是滿心失望,但對我依舊是關愛有加。
當然,這是在不談及課業、武學等方麵的情況下。
隻要書院裏的王夫子動動他那小口,這時家中定會上演一場鬼哭狼嚎的大戲。
哦,是了,我還有一位大哥,大我四歲,他名衛旍,字軒。
父親說“旍”字與“旌”字意思相近,他希望大哥像高飄的戰旗一樣,屹立不倒,驍勇善戰,建功立業。
然而,很不巧的是,大哥的性子與這個字卻一點兒也不沾邊,他可謂是古人口中,溫文儒雅,白衣飄飄,才情過人的男子典範。
不知為何,阿娘對大哥的態度總是那麼不冷不熱,但父親對大哥卻很是慈愛也是格外寬容,得知他喜靜不喜動後,便不再逼他習武,並為他找來在家族勢力下最好的父子。
可父親向來是偏執的希望子女能文會武的啊!
這使我常常偷偷想,我要是個男孩子就好了,這樣父親待我也會似待大哥一樣寬容仁愛。
待我十歲之後,父親對我僅有的那麼一點在學業上的憐憫都消失了。
每日的功課和武學本就壓的我喘不過氣來,每周父親還要安排我去前廳與他一同麵見路過這赫蒂城的政客。
這使得我總是因父親的偏愛而對大哥豔羨不已。
好在大哥帶我極好故而心中那一丟丟不平衡,也就在見到大哥時就拋之腦後了。
我總覺得父親像極了畫本子裏麵所說的妖魔一般。好歹我也是個嬌滴滴的姑娘,哪裏經受得了他那般摧殘。
就這樣日子一天天過去,轉眼我已雙六年華,母親感歎說日子過得太快了,再有三年,我就及笄了,就要嫁了人家離她而去了。
如母親所言,我也認為會是這樣一直平平淡淡的,雖不說什麼大富大貴,也是書香世家的清流小姐,不說找位英雄劫財,但也能覓得如意郎君,與其白頭偕老。
就在我14歲生辰這年一紙婚書,打破了我對未來的所有幻想......
那是父親與大哥為我大操生辰,全府上下熱鬧非凡,鄰舍的百姓都過來圍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