凜凜北風,冰寒刺骨,正是入冬前後。
德安府,薑家寨。
薑海晏清曉起床,發現母親竟破天荒地煮了一鍋白米飯,不禁心花怒放,喜氣洋洋。
秋收時節,德安府知府來興國套用各種名目,在德安府境內橫征暴斂,薑家寨同樣飽受其害。
薑海晏家中,餘留下來的糧食,已是不多。
按照父親薑啟表的籌劃,一家隻有在過年那幾日方能吃到白米飯,不然便熬不到下一年。
薑海晏時年未滿九歲,思慮單純,不問今日有何特殊的地方,自顧著扒起母親給他盛滿的米飯。
一碗吃光,碗上黏的米粒都被舔得幹幹淨淨。
母親見他意猶未盡,顯然是沒有吃飽,便招呼道:“鍋裏還有一些,你自己去裝。”
“好!”
薑海晏飛快奔到鍋邊,見鐵鍋底部,果然還留有一碗有餘的分量,伸手就要去拿飯勺。
手剛伸到一半,他卻又停了下來,轉頭問道:“爹爹呢?”
母親回道:“他早已吃過,出門去了。”
薑海晏遲疑了片刻,將飯碗擱下,道:“這飯煮得硬硬的,我不吃啦。”
母親對他的小心思了如指掌,笑道:“這是你爹爹特地留給你吃的。”
薑海晏眼珠子一轉,用小手抓起把白米飯,包作一個小飯團,道:“這下子夠啦。”
說著,他便要出門。
母親連忙問道:“你要到哪裏去?”
“先生家啊。”薑海晏理所當然地回道。
先生,是指寨子裏的教書先生,名喚陸九通。
陸九通是寨子裏唯一一戶外姓。約是在十年,他帶著獨子輾轉流離,來到薑家寨。
——彼時薑海晏尚未出世。
其子隨後在薑家寨娶妻,並生有一女,於是陸九通一家便定居於薑家寨,再未離開過。
因陸九通是個秀才,寨子裏的人敬他是個讀書人,就請他當教書先生,不求教導出秀才,讓寨子裏的孩童識字亦是好事。
薑海晏自四歲左右開始,便去往陸九通家聽課,除去節日,風雨無阻,至今已是四年有餘。
讀書學字原是正事,母親卻道:“今日先生有事在身,不教課,你不用去啦。”
薑海晏不禁問道:“先生有事?是什麼事啊?”
“陸先生的事,我怎會知道?”母親道:“是你爹爹昨夜回來時跟我說的。那時候你已經睡下了,所以沒來得及與你講。”
薑海晏點了點頭,又道:“那我去找河清。她昨日跟我說過,有東西要送給我的。”
“河清”即是陸九通的孫女陸河清,比薑海晏小一個月。
母親見他固執,不再阻擾他,隻是叮囑道:“外麵有些不太平,你莫要貪玩,可要盡早回來。”
薑海晏對此不曾多想,連聲應好,人已出門去了。
薑家寨裏共計有七十餘戶人家,除了陸九通一戶,其餘的都是姓薑。
寨子裏的房舍毗鄰而建,擁簇而集中,若非戶戶都是茅椽蓬牖,倒頗像是一處小鎮。
離開家門,薑海晏一路從大道走過,卻不見路上有任何人影。
家家戶戶的大門,都是緊緊關上的。
如此情景,薑海晏尚是頭次遇到,不免感覺有些怪異。
隱隱約約間,他彷佛聽到了婦人的哭聲。
循聲望去,是祠堂方向。
便在這遐想琢磨之際,他已經抵達了陸九通門外。
大門一樣緊閉。
陸九通平日教書時,十分嚴苛,動輒使用戒尺拍打學童的手心,令一眾孩童都頗感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