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妹,咱們家得從長計議。”

鄭氏知道周氏眼皮子很淺,語重心長的說。

她都想過了,如果這個家不能按自己的來,那就分家吧。

她自己的陪嫁丫頭和婆子自然是要這樣處理的。

二房的她就不管了。

“好吧,聽大嫂的。”

周氏一想,算了,以前大樹底下好乘涼,現在更不敢折騰了。

“還有就是,二叔房中的那些姨娘和通房……”

按理,不應該由她這個當嫂子的來提醒:“你看著處理一下吧。”

“生養過的姨娘有四個,其他的都沒有。”說起這些女人,周氏恨得咬牙切齒,要按照她的想法,從此以後就讓這些女人下地。

聶家男人流放北境足足二十年時間。

那個貪戀女色的男人能不能回來還是兩回事兒。

狠狠的折騰一番也能解解她的恨。

當然,周氏也聰明,聽鄭氏的安排後覺得這倒是一個好主意。

將她們嫁給這些莊戶漢子,對聶家也有益。

而且,也是一種變相的懲罰。

當通房妾室,做爺兒們屋裏的玩物,吃香喝辣的,發放出去做了莊戶漢子的娘子,才不會憐香惜玉呢。

憑什麼自己吃苦讓她們換一個地方享福?

做莊戶娘子是對她們最大的寬容。

“生養了孩子的願意走也放了吧,不願意走的留下來,其他的,都放了,家裏地窄,實在住不開。”

除了柴房外,其他三間屋子都搭上了地鋪,和牢裏相比隻是多了自由,不再擔心受怕被拉出去砍頭。

這境況實在也不好。

“但憑大嫂安排。”

妯娌倆空前的和諧團結。

商量好了第二天就稟告了黃氏。

“你一向是一個周全的,就按你說的辦吧。”

對大兒媳婦倒是很放心,為人處事都是不錯的。

最怕的就是二兒媳周氏。

結果,周氏正看向她。

“是啊,咱們聶家不養閑人,也養不起閑人了。”

周氏一刻也容不下董若仙了:“母親,還是早點將人打發走吧。”

她說的這個人,就是這個惹事的姑子。

“哎……”

談何容易,打發去哪裏?

鄭氏這邊得了婆婆的同意,就讓老仆去請村子裏的媒婆蔡大嬸。

“給大太太請安。”

“嬸子不必客氣,聶家今非昔比,再不是什麼大戶人家了,家道中落也養不起這麼多人,如今家中丫頭眾多,有心為她們尋一良人,聽聞嬸子紅線牽得好,特意請嬸子來幫忙……”

蔡大嬸一聽還有這樣的好事,要放出去七八個丫頭,眼睛滴溜溜的轉。

“嬸子,這些丫頭都是我們身邊伺候的,長得好也機敏,不求富貴,隻求嬸子給說的親能善待她們,小夥子長得不嚇人,也有力氣下地幹活養活她們,否則我這一番苦心就白廢了。”

什麼歪瓜劣棗好吃懶做的就不要嫁了,吃喝嫖賭的更不能沾不雜,到時候將人給發賣出去了她上哪兒哭去。

“這個老婆子自然省得。”

“這些丫頭多多少少都識些字,取妻取賢,若得了她們也是家庭一大助力。”

對啊,確實是香餑餑。

這個差事,蔡大嬸拍著大腿說保證好好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