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太皇太後病倒,這宮裏誰最傷心、誰最擔憂,非皇太後莫屬。

太皇太後不但是她的長輩,更是她的靠山。

康熙對他雖然也孝順,但畢竟不是親生母子。

皇太後心裏非常清楚,一旦太皇太後薨逝,她想要繼續維持自己尊貴的地位,就不能對康熙有絲毫的違逆。

那樣如吉祥物般的日子,隻需想想,就讓皇太後覺得難受。

第二傷心難過的,就是康熙。

康熙幼失怙恃,八歲便登基為帝,全靠太皇太後在背後扶持,他才能坐穩了皇位,並一步一步走到了今日。

可以說,太皇太後突然病重,無論是對太後還是對康熙,都不亞於晴天霹靂。

隻不過,太後是後宮婦人,可以盡情表達自己的恐懼和憂思,康熙卻不能。

自幼和權臣相鬥的他太明白了,越是這個時候,他越是要沉得住氣,越是要穩住自己,不能給任何人可乘之機。

但過於壓抑的情緒,終究是需要一個宣泄口的。很不幸的,安親王府就成了康熙現成的出氣筒。

正月十五的上元宴草草而過,隻是康熙帶領百官,於交泰殿外祈福卻辦得格外隆重。

他在祈求上天保佑他的皇祖母,也在祈求祖先保佑他能鏟除宗室勢力,奪回屬於帝王的權力。

自明朝太祖開始的過度集權,已經讓這些後世的皇帝,不能忍受朝堂的權利分散在別人手裏。

於是,過完年之後的第一次大潮會,這個原本該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朝臣齊心協力為了盛世粉飾太平的時候,督察院的禦史和六部給事中卻紛紛化身瘋狗,專逮著安慶王府撕咬。

至於鄂倫岱私自抓捕朝臣親貴的事,各家私底下已經得到了消息,知道鄂倫岱之所以抓人,是得了康熙的授意。

而康熙讓鄂倫岱抓人,並不是對他們有所不滿,而是為了救他們。

由於傀儡魔種之事太過於脫離群眾,鄂倫岱直接告訴他們,他們在塞楞額的園子裏遇見的美人,趁交合之機,給他們下了蠱。

古蟲這種東西雖然比毒更神秘,卻也是各類話本小說裏常見的東西。

大家都知道很厲害的東西,比起聽起來就雲山霧罩的魔種,更會讓人覺得恐懼。

他們知道怕了,也就肯乖乖配合鄂倫岱了。

而那些沒有中蠱的人也會心有餘悸,同時開始發散思維今日安親王敢對別人下蠱,焉知明日這蠱蟲不會被嚇到自己身上

對於這件事,眾人都很默契的避開了安親王府。以至於外麵已經傳得沸沸揚揚了,安親王卻還一無所知。

所以,大朝會上對安親王府發難的規模,遠遠出乎了安親王嶽樂的預料。他先前準備好的辯解之詞,此時也顯得蒼白無力。

康熙是有心收拾他,朝臣也有心打壓他。往日與他交好的宗親貴胄,此時隻想從他身上咬下一塊肉來,大家分食。

朝堂上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不變的利益。

這一場朝會,以安親王被擄奪親王爵位,降為郡王告終。

郡王能掌控的佐領,能分到的牛錄,和親王相比何止降了一半

這些被擼掉的牛錄和佐領,肯定是要有別人來掌控的。

一時之間,眾人蠢蠢欲動,康熙卻是穩坐釣魚台,對於幾個宗室王爺的試探無動於衷。

不等他們再進一步探查康熙的底線,康熙便宣布退朝,急匆匆地趕往慈寧宮,給太皇太後是侍疾去了。

就在那些宗親們跌足長歎的時候,康熙的旨意從內宮傳了出來因太皇太後病重,皇上要罷朝五日。

好了,至少五天之內,他們是見不到康熙了。

而五天之後,誰又知道會是什麼光景呢

眾人都在暗暗感歎萬歲爺當真是好深沉的心思

可是他們卻不知道,此時的康熙卻是真的沒有心思關注朝堂了。

太醫院裏醫術最好的幾位太醫,都被喊到了慈寧宮,就連平日裏隻負責給康熙診脈的孫太醫,也不例外。

“皇太後的情況到底怎麼樣”康熙的語氣很平靜,眼中卻壓抑著怒火。

被眾人推出來的孫太醫心裏發苦,隻得硬著頭皮直麵康熙的怒火。

“回萬歲爺,太皇太後他老人家年紀大了,氣血兩虛”

“朕不想聽這些套話。你直接說,太皇太後何時才能蘇醒”

“這”

你這是在為難我呀

孫太醫心裏苦,但孫太醫不敢說。

他隻能跪倒在地,深深地磕下頭去,“微臣無能,還請萬歲爺恕罪。”

藥醫不死病,人。

太皇太後明顯是生機枯竭,別說是他了,縱然扁鵲華佗在世,醫仙藥王複生,怕也是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