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七十五 中原砥石(2 / 2)

新戰勝國之意圖,重心是要通過保留並尊崇先朝王族,使天下庶民信服本朝之王道仁慈,從而心悅誠服地臣服於新王朝。

然則,事實卻總是與新戰勝國的期望相反。先朝遺族一旦作為治權諸侯存在,便千方百計地圖謀複辟舊時王製,最終每每釀成顛覆新政權的禍根。最先嚐到苦果的,恰恰是力倡王道德化的周室新朝。

周人自詡德治天下,滅商後非但準許殷商遺族原居故地做自治諸侯,還分別將神農氏,黃帝,堯,舜,禹等“聖王”的後裔部族,一律封為自治諸侯。

然而,僅僅過了兩三年,周武王剛剛病逝,殷商遺民首領武庚立即策動了大規模叛亂,非但聯結了幾乎所有的“聖王”遺族諸侯與東方夷人部族大舉叛周,且匪夷所思地鼓動了周室王族群中的反叛勢力一起反周。其聲勢之大,差點兒淹沒了這個新王朝。

全靠著那位雄謀遠略的周公旦的全力運籌,周王朝才終於平定了這場以殷商遺民諸侯為根基的大叛亂。

這是一場極其慘烈的華夏內戰,更是一則極其慘痛的治國教訓。

它使普天之下都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有著數百年悠久傳統的先朝王族,其複辟祖先舊製的願望幾乎是永遠難以磨滅的;若不能將先朝王族後裔與其賴以生存的遺民分開治理,有治權的舊王族便隨時有能力發動複辟戰爭。

自詡德治的周王室終於醒悟,重新確立了一種新的諸侯製度:以周王族做遺民聚居地的諸侯國君,以周室禮法治理殷商遺民,如此便有了以周武王少弟康叔為諸侯國君,而實際“收殷餘民”的衛國;先朝王族後裔的祭祀地雖保留“諸侯”名義,然先朝遺民卻最大限度地遷徙到前一諸侯國,如此便有了重新選擇的殷商王族後裔微子開的宋國。也就是說,殷商遺民與殷商王族後裔從此脫節,分為兩個諸侯國。

隗多友皺著眉頭聽了半天,這才咂摸出了些許滋味:“這麼說,成周八師駐於此地,主要就是為了防忌宋國公室與衛國的殷商遺民?”

“本來是如此,”芮良夫點點頭:“可自從先夷王烹了齊哀侯,連齊國也要防著了。如此情勢,成周八師不到萬不得已,不可輕動啊!”

“齊國?伯姬公主不是嫁過去了嗎?難道還會有什麼異動?”

“目下自不會有異動,但若是成周八師這方砥石挪走了,隻怕中原的蛇鼠馬上聞風而動,局勢將不可收拾啊!”芮良夫無奈地搖搖頭。

隗多友撫摩著王書上深深鐫入竹簡的刻刀痕跡,陡然間下定了決心:“大王所定的這十條軍政整肅方略,期限幾何?”

“太子傅兼假司馬擬定三年為期。”

“無須三年。”隗多友斷然道:“吾以兩年為期,必定將成周八師戰力提升,成為一支戰無不勝的王師。”

“好!”芮良夫拊掌而讚:“有將軍這句話,當可告慰大王拳拳求治之心矣!”

。您提供大神湛兮若存的西周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