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七十二 隨鄂相持(2 / 2)

“謹奉將令!”

戰地幕府會商之後,鄂軍營地立馬沸騰了起來。

隨侯主力大軍八萬,分作兩大營地,在銅綠山腳下的一河一湖間駐紮。這條河流並不大,名曰萬綠河,湖名大冶湖。

隨侯在江漢間與楚久戰,深知大軍久戰,水源與糧食同樣重要的道理,行兵布陣極是縝密。在加上掌控銅綠山多年,對此處的水源分布早就了熟於心。出兵之先,便對各進兵通道派出反複巡查的斥侯,多方監視各路水源的盈縮變化,隨時為大軍確定駐紮地提供決斷依據。

隨侯所防者,在於鄂軍堵水斷水,畢竟萬綠河注入大冶湖,此兩處的水源多來自於從銅綠山流下的溪水。蓋因水往下流,隻要在上遊堵斷河流,那麼下遊便無法漁獵澆灌。銅綠山幾道河流水量頗豐,但山間水道卻頗為狹窄,若是鄂軍秘密堵截水道,雖然隨軍可從後方調水,但畢竟會大大遲滯其攻勢。㊣ωWW.メ伍2⓪メS.С○м҈

及至大軍行進到距離銅綠山百裏之地舉行幕府聚將之時,接到斥侯飛報,水源上下百餘裏依然未有異常,隨侯這才長籲一聲:“鄂駿叔侄如此荒疏,寧非天意哉?”

兩座主力大營由隨侯親自坐鎮指揮,另外的四五萬人馬分從西北與東北兩個方向包圍了銅綠山,人數雖少一些,但卻是步騎混編的精銳大軍,可隨時展開做諸般策應,實際上是托住了全部的隨軍。

除此之外,還有第五座營壘駐紮於大冶湖畔,距隨侯的中軍三五裏之遙,正是糧草輜重營。輜重營壘由糧草軍與軍器營構成,護衛鐵騎雖然隻有五千人,然往來於隨國本土與大軍之間的工匠民夫卻多達數萬。臨時糧倉與臨時工棚連綿展開,車聲隆隆錘鑿叮當,氣勢分外喧囂雄闊。

之所以如此鋪排,蓋因大凡山地攻堅,大軍營壘絕不能首尾相接擁作一體。一則,地形容不下如此之多的兵力展開。二則,各軍必須留有戰場所需要的機變餘地,或進或退均可自如伸展。否則便是窩軍,非但不能發揮戰力,反而可能相互擁擠掣肘。

隨侯大軍布成,銅綠山大戰便擂起了戰鼓。

再說說鄂軍,雖然稍顯倉促,然也迅速做好了戰前準備。

幕府會商完畢,鄂駿會同世子鯤立即部署了己方的防守戰法:全軍分為三大營壘,相互策應,做堅壁攻防戰。

之所以要分為三大營壘,完全是根據隨軍的戰略部署而針鋒相對的防守陣型,除了兩個側翼分別對付隨軍的西北與東北大營外,正麵戰場則由鄂駿親自負責,兵力也最重,一萬五千人,幾乎是一半的兵力。

雙方部署完畢,大戰一觸即發。

。您提供大神湛兮若存的西周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