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七十八 革新之臣(2 / 2)

想到此處,姬胡打定了主意,突然握住榮夷的手,直視著他說道:“如卿所講,待到孤親政之後,也請先生不忘今日之諾,做個堅定的革新之臣。不畏艱險,排除萬難,幫助孤中興周室,成就萬世功業!如何?”

“臣無他,唯不負我王厚望!”

榮夷長跪叩首,黝黑的臉膛上熱汗直流,分不清到底是汗水還是淚水------

“哦?革新之臣?大王竟如此高看這個榮夷?”

周公府後園魚池畔,聽完密伯的稟奏,周公定又往魚池裏灑了一把餌料。頓時無數金的,紅的,白的鯉魚爭相搶食,平靜的水麵激起波瀾無數------

密伯堆著笑臉恭維道:“還是公爺您高瞻遠矚,早就看出這個榮夷非池中物,著意結交與他。不然,一個小小的侍講,小的打死也想不到如今竟是這般風光------”

大約餌料搶完了,池水又恢複了如常的平靜。周公定冷哼一聲:“結交?此人心機深沉,處事滑不溜手,不是誰想結交便能結交的。宋公子鮒祀,衛國的釐侯夫人,哪個不是對他客客氣氣,倚重信賴?可是他還不是說走就走?其心不可測矣!”

“那依公爺看,這個榮夷------不會把咱們當靶子吧?”自從井田侵地案之後,貴族們都有些風聲鶴唳之感,難怪密伯會如此問。

“哼哼,這一回他舉薦自己的徒弟任假副司馬,又誘導大王提前親政,你說他是把誰當靶子?”

密伯恍然大悟:“那不是------召------”

周公定搖了搖一根食指:“不可說,不可說也!”

冰雪消融,關中大地一派啟耕備耕的繁忙景象。作為大疫之後的首次大朝會,今年的啟耕大典尤其為天下所矚目。究其原因,不僅是因為少年天子姬胡已及弱冠之年,親政不遠,更因為今年的大典周王將對來鎬京朝拜之諸侯采用“九賓之禮”。這可是隻有天子即位,或取得重大戰事勝利後才會沿用的大禮節。

在那個久遠的時代,時令對人世活動的節製無處不在。這種節製的最鮮明處,便是天下所形成的春秋出而夏冬眠的活動法則。東周後世的“春秋”之所以得名,正在於記錄春秋兩季發生的大事,實際便是記錄了整個曆史。

所謂冬窩藏,夏避暑,兩季皆為息事之時,向無大事發生,國家大政亦然。古人之簡約灑脫,與自然融為一體,可見一斑。

開春後因冰雪封關的函穀開關,列國諸侯的馬隊轔轔而來,鎬京王城又開始恢複了往日的喧鬧與繁華。

三月二十七日清晨卯時,鎬京王宮鍾聲大起。

周王朝鋪排出最大型的禮儀——九賓之禮,來彰顯王朝曆久彌新的深厚根基與治理天下之從容有度。九賓之禮,曆來為周天子在春季大朝會接見天下諸侯的最高禮儀。

《周禮.大行人》有雲:“(天子)春朝諸侯而圖天下之事------以親諸侯。”所謂九賓,是指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共九等賓客。其中,前四等賓客是諸侯,後五等賓客是有不等量封地的各種大臣朝官。

九賓之禮繁複紛雜,僅對不同賓客的作揖的方式,就有三種:天揖,時揖,士揖,非專職臣工長期演練,不足以完滿實現。負責總操持此次大禮的,並非主政之召公虎,而是周公定。

細細思來,倒也不足為奇。當年周公旦主持製定《周禮》,而召公奭則是《周禮》的堅定捍衛與貫徹執行者。周公定又主管過太廟主祭之事,操持九賓之禮最恰當不過。何況本來大朝會重用九賓之禮就是他提出的建議和主張。鎬京剛經大疫,天下諸侯或惴惴不安,或心懷鬼胎,周王朝更應借此機會隆重地彰顯威儀,顯示天子王天下的宏闊氣象,以震懾天下。

周公定準時抵達王都館驛,鄭重接出了以虞公為首的十餘位四方諸侯。

五百人的馬隊簇擁著十餘輛青銅軺車,轔轔駛出館驛駛過長街之時,鎬京民眾無不肅然駐足,萬歲的呼喊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虞公亢奮得眉飛色舞,而處於八尺傘蓋下的後車,代表宋厲公出使謁見的子弗父何卻閉上了眼睛。

。您提供大神湛兮若存的西周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