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四合院的價值(1 / 3)

婁曉娥的這一次投資,投石問路的意味很濃,趙國強把她推出來,正中下懷,想安安穩穩的最生意,和官方保持友好的關係十分有必要。

於是婁曉娥帶路,陪著鄭領導參觀生產線。進出車間,連婁曉娥、趙國強、蔡曉麗這樣的老板也要經過嚴格的消毒程序才能進入車間。從頭到尾,鄭領導笑眯眯的遵從規矩,一絲不苟的照做。

嶄新的車間,嶄新的機器,員工個個身著嶄新的工作服。

車間一板一眼的布局,一眼看去井井有條,員工們渾身上下包裹的嚴嚴實實,口罩、帽子都戴的十分齊整,就算是外行看見,也一眼就會留下正規的印象。

“好……很好……”鄭領導看的點頭稱讚:“婁女士,你們做得很好……就是要把外邊的先進管理經驗帶進來,做吃的,衛生第一……”

車間裏有條不紊的運轉生產。

一行人走馬觀花的看了一遍,這才回到會議室,照流程說了許多的場麵話,鄭領導這才微笑著告辭。

結束了流程。

僅僅是這一次的亮相,趙國強的食品廠受益匪淺。至少上層的圈子裏,誰都知道這家食品廠不但是港資企業,還在高層有人罩著。許許多多的牛鬼蛇神想要來打秋風,就要掂量一下自己究竟能不能招惹的起了。

第一天的生產,順利結束,雖然工人的熟練度實在是難以讓人滿意,不過經過質檢,不合格的產品基本沒有,僅此一項,這些高薪聘請的老工人師傅和麥克王就居功甚偉。趙國強清楚,熟練度是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兒逐步提高,換句話說,產量會逐漸升高的。

剩下的就是怎麼賣出產品了。

80年代的方便麵,除了麵,調料包簡單地令人發指。一包簡簡單單的湯料包就ok了。

至於後世醬包、料包、脫水蔬菜,乃至什麼老壇酸菜、牛肉包等調料,最低也要等到90年代以後,康師傅正是靠著“紅燒牛肉麵”,一舉占據國內市場以後,多樣化的調料包才成為市場的標配,現在,一個湯料包就解決問題了。

不過,趙國強還是決定要比市場上的同類產品要高級一點。

你配湯料,我就多配一個醬包。

始終領先你一步。

隻此一步,就足以讓自己的方便麵品牌鶴立雞群。

現在一下子推出醬包、湯料、脫水蔬菜,明顯不合時宜。物價太低……領先一步是天才,領先幾步,就一定是瘋子,不是什麼好事。

80年代,就連方便麵,都算是奢侈品。

城市或許有人能消費得起,農村,一定沒有市場。

趙國強將市場定位為兩個方向,一個是在內地的城市、火車上做營銷。另外一個方向就是香江。

一夜之間,所有的城市電台,都是朗朗上口的“勁道又營養,味美更健康……”

“趙師傅雞湯方便麵……”

“京耀食品……”

以趙國強的智商,想給自己的方便麵起一個朗朗順口的牌子,並不是很難得事情。不過一想到以後雄霸內地市場的“康師傅”和“統一”全部都是彎彎的企業,趙國強終究還是意難平。

不為別的,這些人在大種花賺著百姓的錢,吃得滿嘴流油,可是究竟有幾分感恩內地?鬼都說不清。恐怕用一句話總結更形象逼真: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

既然永遠養不熟白眼狼,何不如自己搶著走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八十年代的銷售渠道,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隻要搞定了各地的供銷社,一切OK……

趙國強為了鍛煉自己手下的營銷團隊,任由銷售科的業務員自己出去找銷路,自己已經指明了道路,有外資的加成,再加上鋪天蓋地的電台廣告,如果還是打不通銷路,簡直就是無能到家了,正好可以淘汰下來乖乖的上車間下笨力氣了。

針對香江,不用趙國強過多的操心。

婁家找過來的營銷經理正好就是香江本地人,熟門熟路,還熟悉香江的銷售渠道,趙國強相信,不用別的方法營銷,隻用業務員在店家那裏直接泡上一碗麵,以現在的料包配置,絕對亮瞎這些人的眼。同樣的價格,傻子也知道該選擇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