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文言版(2 / 3)

A-23貞……觀——十有二年……秋——七……月,詔……曰:道……無——常……名,聖……無——常……體;隨……方——設……教,密……濟——群……生。

A-24大——秦……國、大——德……阿羅本,遠——將……經——來……獻;上……京——詳……其——教,台……玄——妙……無——為!觀……其——元……宗,生……成——立……要。

A-25詞……無——繁……說,理……有——忘……簽!濟……物——利……人,宜……行——天……下!

A-26所……司——即……於——京……議;寧……坊——造……大秦寺一所;度——僧……二十一人。

A-27宗……周——德……惘;青……駕——西……昇!臣……唐——道……光;景……風——東……扇。

(惘wǎng,)

A-28旋……令——有……司,特……帝——寫……真——傳!模——寺……壁。天……姿——執……彩,英……朗——景……門!聖……跡——騰……祥——永……輝!

A-29法……界,案……西——域……圖——記;及……漢——魏……史,榮……大——秦……國!南——統……珊——瑚……之——海,北……及——眾……寶——之……山;西……望——仙……境——花……林!東……接——長……風——若……水;其……土——出……火,祝……返!

A-30童……香、明——月……珠,夜……光——壁!俗……無——侵……盜,人……有——業;廣……法——非……景。

A-31不……行——主,非——德……不——立;出……宇——廣……闊,父……物——昌……明!

A-32高……宗——大……帝——克……恭,績——祖……潤——色……真——宗;而……撿——諸……州,各……置——景……寺;仍……崇——阿羅本,為……“鎮國大法主”。

A-33法……訊——十……道,國……富;元……休——寺……皆——百……城,家——觀……景——福;聖……曆——年……釋——子,用……壯——騰……口——於……東。

A-34同……先——天,末……下——士;大……伏——訕……謗。西……鎬——有……著——僧……首——衆!含……大——德……及——烈、並……金——方……貴——緒,物……外——高……僧。共……根——玄……惘,俱……維——絕……紐。

(鎬hào,著zhuó,衆zhòng)

A-35玄……宗——至……道,皇……帝——令……寧——國……等——五……王,親……臨——福……宇!過——立……壇——場……法——棟!暫……挽——而……更。崇……道——“石”……時——傾,而……覆——回。

A-36天……寶——初,令——大……將軍——高力士,寫——真……寺——內……安;置……賜——絹……百、錠——奉。

A-37廣……睿——圖……龍,肆……南——遠……弓;忍……可——攀……日——角,舒——光……天——顏……咫——尺……三——載。

A-38大……秦——國、有——“僧傳”……和——“占星向”;此……望——曰:朝——尊……詔——僧……羅含、僧……普論,等一十七人,與——大……德——信,和……於——興慶宮。

A-39終……修——功……德,於……是:天題寺——旁。額……載——龍……書,寶……裝——璀……翠!灼……熾——丹……霞——睿……禮!

(翠cuì)

A-40宏……空——騰……漢——澈,曰:窮……實——比……南——山!岌……岌——沛……澤——與,或……岌——岌……沛——澤……興!

(與yǔ,興xīng!)

(何永旗-注:窮實比南山——此處的“窮”不是指“貧窮”,乃是指“無窮”;浩瀚之意)。

A-41且……乹——之……以——美,利——故……能——廣!生……聖——以……體,元……故——能……停——毒。

A-42我……建——中……聖——神,文……武——皇……帝;披……八——政……以——默……涉——幽,明……闡——九……時;以……惟——新……景。

A-43命……化——通……雲——理;祝……無——愧……心!至……於——方……大——而……虛,專……靜——而……怒!廣……慈——救……衆,書……善——貸。

A-44被……瘴——者,我——修……行——之……大——髮;汲——引……之——階……漸——也!著——使……風——雨……時,天……下——靜。

(髮fā,著zhuó)

A-45人……能——理……物,能……清——存、能……昌——歿;能……業——會……生!響——應……情——發,目——誠……者——我……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