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戰場上黑煙滾滾,南瑞艦一馬當先直撲向在扶桑號右翼活動的日艦葛城號、赤城號,今日的戰果已經完全達到了陸鴻的預想,當然,如果能擴大戰果,他當然會毫不猶豫的立刻付諸實施,但是,這時代的海戰,遠不像想象中武林高手過招那般的迅捷。
追擊3000米外正在開炮的兩艘日艦,這其中還有個小小的障礙,畢竟扶桑艦至今還浮在水麵上,雖然被擊破後艙造成進水後,這艘日本戰艦已經行動艱難,但急切間要沉默,那可絕對不是容易的事情。
而扶桑艦上盡管火光衝天,但得到支援後,部分區域已經有日本水兵成功撲滅了大火,而事實上,扶桑艦的船腰炮房那200多mm的裝甲,至今未受到任何實質性的致命打擊,唯一的問題,可能是大火造成炮房內滾滾濃煙而已,而這炮房內240mm的火炮,雖然射速慢了點,但對於薄皮的南瑞、南琛、鏡清等艦,無疑是極具威脅的。
就是陸鴻也不得不仔細考慮因小失大的問題,南洋三艦接下來展開的追擊,不得不繞行到右翼,而這浪費了寶貴的5分鍾,當然,這浪費的時間,倒也不是毫無收獲……扶桑艦顯然在這片刻的功夫後,已經因為進水失去了動力,這意味著戰艦甚至無法進行簡單的轉向,也無法持續威脅南洋三艦的圍攻。
而在剛才互相換位、追擊的互射中,雙方的命中率都是差強人意,當然,炮管子上明顯占優的南洋水師三艦自然獲得了更多的命中點,南瑞、南琛的速射炮群投射了近25枚炮彈,而三艦的主炮和鏡清艦的克虜伯副炮投射了16枚炮彈,而日艦葛城號和赤城號分別反擊了14枚和4枚炮彈。
不過,接近3000米的遠距離射擊上,即便是訓練成績也不會超過10,這次顯然也未出意外,日艦葛城號被彈3發,但都是120mm的小口徑開花彈,隻是,命中的位置是在不咋地,除了在艦首燒起了一堆大火後、炸死幾個水兵外,沒有發揮出特別效用。
而葛城、赤城兩艦的反擊,命中則遠不如南洋艦隊,僅有一枚120mm的炮彈擊中了南瑞艦側弦的救生船,燃起的大火破壞了一些纜繩後被甲板士兵迅速撲滅!此刻,遠處的吉野、浪速兩艦已經加速而來,滾滾黑煙已經在密布遠處的海空之間……留給陸鴻的時間,最多也就是六七分鍾的時間。
陸鴻拿著望遠鏡看了看遠處的吉野、浪速,非常堅決的指了指前方正在躲躲閃閃的日艦葛城,“林管帶,不能讓日本人聚集起來,否則我們很難取得決定性的勝利……當然,如果能擊沉這艘船,對日本人可是個不錯的教訓!”
葛城號驅逐艦,1885年由海軍小野浜鐵工所建造,鐵脅木殼戰艦,當時戰艦所需鐵脅、木殼、蒸汽機、鍋爐均由英國購入,整艘戰艦的建造中,海軍小野浜鐵工所承擔的僅僅在英國技師指導下的戰艦組裝。
但是,毫無疑問的是,這艘戰艦的建造上算是十分成功,其中或許更讓國人感慨的,是40名從中國雇傭的造船工師發揮的極大作用,而這些工師正是從已經完全放棄自主造艦的江南造船廠流失的,而中國工師為日本人培訓製造了第一代的日本國產鍋爐和單管整齊發動機,而這些設備,用在了同行的660噸的赤城炮艇上。
7年之後的1892年,代表日本最新工藝裝甲巡洋艦秋津洲也是在海軍小野浜造船廠下水的,而這一次,連英國造船技師也評價——日本建造的裝甲艦已經擁有了和英國造船廠一樣的建造質量!
短短八九年間,一方麵是滿清政府雖然在洋務運動的推進下,並未完全放棄自主造船,但卻因戶部對海防經費的短視,逐年減少海防和造船投入,而結果卻是,原本作為亞洲第一等的造船廠,如馬尾造船廠、江南造船廠,卻因為可笑的原因,在十年間毫無技術上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