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 楔子(1 / 2)

婺源縣,桃源鄉。

陶悠然穿著他的冬日必備羽絨服在寒風中瑟瑟發抖,跺著腳希望冰的發麻的腳能回點暖。

公交站牌擋不了多少風,要是還沒人來接他,估計他的帥臉就要被吹麵癱了。

正在選擇是打道回府還是打道回府的時候,遠處來了個人,或者說是來個位勇士,勇士在寒冷的大風天穿著西裝三件套往自己這邊跑來了。

“來接人?”陶悠然問。

“接人。”

“接的是何人?”陶悠然又問。

“家父沒交代清楚。”

穿著西裝硬撐的祝南山到現在還沒看清楚對方的臉,萬一是個歪瓜裂棗呢?

那他可以把對方的羽絨服扒下來穿嗎?

“那交代了什麼?”陶悠然有幾分不耐煩,把自己的臉探出衣領。

祝南山看癡了,他在心中呐喊,家父說讓他來接媳婦兒。

半月後

全是下雪的征兆,卻是一點雪子都見不到。

村裏給每家飛簷下都掛上了一串喜慶的紅燈籠,冬瓜燈籠連起了河兩岸,黃綠相間的香樟樹襯的燈籠更加奪人眼,河裏的紅鯉沉在水底不見上浮,隻能影影綽綽的看著點橙色的影子。

今天是年前最後一次市集,每逢農曆帶三的日子外鄉的商販趕來這,街上擠滿了瘋狂搶購的人,世界末日般。

人人都覺得自家的年貨總還是缺些什麼,缺些什麼呢?

可能還缺些熱鬧吧,陶悠然抹了抹鬢角的汗,明明是冷的寸步難行的日子,他本來不想出來的。

“我能不去嗎?”趕集有什麼好熱鬧的,陶悠然拉住自己前麵那人的手,想要拿回那件羽絨衣。

“你在你爺那個老屋裏都多少天沒出門了,”祝南山順著他的手把他拉進懷裏,半樓著他,“你爺叫我陪你出來辦年貨。”

兩個人的動作仿若十幾年的老友,可是他們滿打滿算也才認識不到半個月,他不明白祝南山這自來熟的動作緣由,在他懷裏掙了一下,發現這人不為所動。

到桃源鄉的那天,接他的人就是祝南山,來接他的那天穿著活像是來接什麼重要領導,讓不是重要領導的陶悠然很愧疚。

“試試這,好吃,”祝南山不知道哪個攤子順來的凍米糖塞給陶悠然。

這手工的就是和那批發市場來的不一樣,米漿和薑在油鍋中滾個幾番,搗碎後加入那金黃色的麥芽糖,定型後用長刀割成方正的米糕,同一油鍋裏出來的還有地瓜糖,玉米糖,五顏六色好不精彩,大人往往拿這麼一塊凍米糕哄小孩大半天。

陶悠然咬了很小的一口,“有點甜,”但還是一點點的吃起來,他沒吃早飯就被祝南山拉了出來。

祝南山把自己稍薄一點的外套給陶悠然披上,生怕嬌氣的陶悠然感冒,又覺得他很是好哄。

隔壁直接被擺了筆墨在地上,一張張紅紙占了很大攤位,一位老先生順溜地寫著對聯,吉利話寫了一大堆,他負責挑,祝南山負責付錢,到最後買了十幾幅的門聯。

等著祝南山付錢的功夫,他餘光看見一個披散著頭發的女人,劉海長到眼睛那,高頻率的眨著眼,她正在那堆福字裏挑來挑去。

福字有什麼好挑的呢?有幾張甚至寫歪了,老先生的對聯生意忙,這幾個福字於是就沒怎麼認真寫,陶悠然皺著眉,他決定自己回去寫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