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 初見(1 / 1)

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迷戀,可能隻是始於人群中一個回眸;而迷戀的結束,也可能隻源於對方不經意的一句話。方晴對暗戀了四年的李想便是如此。

十五年前,方晴大學畢業初到a市,過年回家買不到火車票,彼時還沒有網絡售票這回事,高鐵也還不存在,買票隻能去火車票代售點或者是火車站售票窗口。方晴去火車站排隊排了好幾天也沒買到票,心裏沮喪得不行,卻突然鬼使神差想到了李想。李想是a市本地人,說不準可以幫到忙。方晴心裏掙紮了幾分鍾,還是給李想發了一條短信過去。

“你有辦法買到火車票嗎?”

幾乎是秒回。

“不好意思,已經有好幾個人托我買票了。”

方晴心裏咯噔了一下,然後回過去一個字:

“哦”。

就在那一瞬間,之前四年對於李想這個人所有的幻想和期待,就像一個氣泡一樣突然破滅了。之前種種的天真、自以為是化成一個巨大的巴掌扇在方晴的臉上。方晴隻覺得臉上火辣辣的,心裏突然被某種沉重的東西充滿,讓她不由自主地往下墜。事後方晴自嘲道:

“我當時應該找個地洞鑽進去的”。

後來方晴在網上聯係了一個黃牛,最終得以順利回家過年。自此之後,再也沒有人聽她提起過“李想”這兩個字。

一年前,方晴看到電視劇《以家人之名》裏李尖尖的師姐杜鵑哭著說,“我真的好喜歡他,可是他怎麼那麼渣啊”?方晴莫名地就想到了十幾年前的那種痛,“我真的好喜歡他,可是原來我在他心裏連渣都不是”!既然看清了,那麼她當年選擇放下必然是一個正確的決定,如今再想起來,方晴隻覺得當時“怎一個傻字了得”,不由得又在心裏譏笑了自己一番。

十九年前,方晴從南方的一個小城市考上了b市的大學,家裏父母都忙著工作沒有時間送她。她一個人坐了二十六個小時的火車,中途還要倒一次車,站票,所謂的坐是指坐在自己的行李上,以及有座的人去廁所時臨時地坐一下。方晴永遠忘不了當時的那種窘迫,人坐在過道裏,行人來來往往的,每隔幾分鍾就要挪動一下身體給穿行的人讓路。雖然是空調車,但由於過道裏也都擠滿了人,整個車廂又悶又熱,時不時還飄來一陣嗆人的煙味。這樣的旅程持續了四年,一年四次,一共十六次,方晴有八次都是這樣過來的。因為b市是始發站,學校組織買票每次都能買到坐票,而方晴所在的城市是個小站,在當時是不可能買到坐票的。來回的路程雖然累,但她很知足,隻要能上車她就很知足,她最怕買不到票時的那種恐慌。

第一次一個人坐火車,雖然累但是很興奮,興奮裏又帶著一點恐懼以及對未知的期待。到達b市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八點半。火車站廣場的燈很亮,方晴拖著一個大箱子,一出站就看到了“b理工大學新生接待處”的牌子。一個看起來個子不算太高胖胖的戴眼鏡的男生胸前鬆鬆地挎著寫著“b理工大學”的綬帶,拿大喇叭衝剛出站的人群喊道“b理工大學的新生這邊走,b理工大學的新生這邊走”!方晴莫名覺得有些滑稽。剛準備向他走去,另一個聲音叫住了她:

“哎同學,你是b理工大學的新生嗎?”

方晴轉頭一看,一個高高瘦瘦的男生舉著b理工大學的牌子,穿一件長袖格子襯衫,臉上笑盈盈的,讓人一看就覺得很舒服,細長的脖子上挎著一個耳機,燈光下他的眼眸很亮很深邃。方晴沒來由的對他有些好感,於是衝他點點頭,朝他走去。男生邊走邊問,

“你怎麼是一個人來的?爸媽沒送你過來嗎?”

方晴窘迫地搖搖頭說,

“我家裏有事,他們送不了我,我就自己來了。”

“你家是哪兒的?”

方晴說出城市名,男生一臉茫然。又說出省名,男生長長地“哦”了一聲。又說:

“挺遠的啊,你一個人就敢過來真了不起!”

“還好還好!”

“你普通話說得還挺好的啊,我接觸過幾個南方人,普通話說得都不太好。”

“是嗎?還好吧。”

“你叫什麼名字?”

“方晴,方世玉的方,晴朗的晴”。

“名字挺好聽的,我叫李想,通信工程的,你哪個專業的?”

“電子信息工程”

“這麼巧,咱們一個學院的”

李想把她送到去往學校的大巴車上,又幫她放好行李,轉頭就下車去接別的新生了。

方晴後來才知道,並不是所有學校都有大巴車來接新生的,而他們之所以有,是因為他們學校處於一個遠離市區的小村莊。

經過了不知道多長時間的顛簸,車終於停了下來。下了車,有高年級的學長學姐們帶著他們去領被褥,辦住宿手續,然後一個師姐帶著她找到了自己的宿舍,又指給她她的床鋪在幾號,方晴輕聲謝過學姐並道了別。宿舍裏靜悄悄的,大家已經睡著了,隻有靠近陽台門的一張上鋪是空著的。方晴小心翼翼地放好自己的行李,又在衛生間洗了一把臉,然後悄悄地爬上了自己的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