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自打那時候開始,唐逸軒才決定一定要跟老爸老媽高價請來的那些武術老師好好學習拳腳功夫,除了傳統的中國功夫,一些比較實用的實戰技巧例如截拳道、劍道、泰拳,甚至是柔道,唐逸軒都在很用心的學習。
這也間接促成了他更為認真的學習他老爸老媽高價請來的各領域名師的絕學,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總之他認為一個人最好就是要平衡發展,在運動和武學方麵多下了工夫,那麼在文學藝術、軍事曆史甚至是科技生物方麵都要下苦功,平衡發展全麵開花也是做一個“偉”人,或者是一個能人的必要條件。
唐逸軒本來就天資聰穎,學習能力超強,又刻苦努力,在這方麵陳劍不如他,可是不知道為什麼,陳劍學文不行,但習武卻是一個天才,與唐逸軒同時下苦功,兩人同時進步,但陳劍的進步速度卻要遠遠快於並且大於唐逸軒。
到了兩人十五歲的時候,手拿一根結實的棍子的唐逸軒就可以單槍匹馬一個人衝進學校球場與另外一個班二三十個人幹架,可以把那些人全部打了趴下,雖然自己也掛了點小彩,但這等名聲已經在同城其他中學傳開了,幾乎所有同齡學生,甚至社會上有些混混,都對小霸王唐逸軒敬而遠之。
可是唐逸軒這點身手,在當時的陳劍麵前卻是不堪一擊,沒錯,是一擊,陳劍那強得令人生畏的爆發力實在驚人,搞得最後唐逸軒根本就不再與陳劍對練交手,跟陳劍交手,完全就是在討打。
看著陳劍越來越厲害,唐逸軒都勸他收著點,又不是將來要當殺手,何必搞得自己那麼威猛,可是陳劍卻一本正經的說隻有自己練得越強,才可以一輩子保護少爺,就從那時開始,陳劍徹底成了唐逸軒的貼身保鏢,遇到那些打架鬥毆的事情,根本就沒唐逸軒什麼事兒,隻要陳劍一出手,幾乎就搞定了。
唐逸軒在陳劍眼裏雖然是少爺,但他卻把陳劍當兄弟,這十幾年來共同生活甚至是打架砍人造就出來的友情是堅不可破的,陳劍打小就發誓要跟著唐逸軒一輩子,保護他一輩子,而唐逸軒也說過,將來隻要有他唐逸軒一口幹的,絕不讓陳劍喝稀的,那股熱血的兄弟情誼,早早的就在兩人的心中埋下了根。
所以,唐家變故後雖遭遇了人走茶涼,但陳劍還是對唐逸軒不離不棄,最後甚至還是跟著一無所有的唐逸軒來到了香港找人。
而且在陳劍的眼裏,認為像他少爺唐逸軒這樣的男人,將來若不能闖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天理何在。
試問有哪個富家公子可以做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無論睡得再晚,都天天保持晨練,無論春秋還是冬夏,都堅持冷水洗澡,每個星期還要去長江裏暢遊一番,除了鍛煉身體,更重要的是鍛煉自己的意誌品質。
鬧市讀書,筆耕不綴,在陳劍眼裏,唐逸軒可謂是學富五車,才華洋溢,在同齡人當中,根本不可能有人會跟少爺一樣,對於時事、財經、政治、軍事、文學、曆史……甚至是娛樂八卦,都有著自己獨道的見解,全國知名的報刊雜誌,都有唐逸軒用筆名發表的連許多著名學者都讚歎不已的評論文章
陳劍曾經問過唐逸軒,許多東西在如今這個浮躁的社會似乎沒多少用處,為什麼還要學習,還要研究?
唐逸軒說了,男人永遠不會因為自己肚子裏貨多而產生弊端,無論好的壞的,知道總比不知道要好,精通總比不精通要強,他不期望做個好人,也不抗拒做個壞人,但求能做個“偉”人,如若不然,即使是做個能人也好,而要做個能人,他的能力就與他肚子裏的貨多貨少成正比了。
所以跟著唐逸軒來香港不僅僅隻是因為兩人之間的兄弟情誼,也是因為陳劍是打心眼裏崇拜仰慕唐逸軒,早就暗地裏發誓要跟著唐逸軒一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