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周愛卿你拿主意便是!”
“都散了吧、散了吧!他是我的遠房親戚,來投奔我的!”周通向圍觀的城民們揮了揮手,示意他們散開。周通還是很有威信的,沒過不久,東城城門口已經沒有幾個人了。
夜幕降臨,星辰點綴。
周通屋子內。
布滿裂紋但一塵不染的桌麵上放有一個陳舊的蠟台,蠟台上微弱的燭光劃破黑暗,充斥著整個屋子。屋子分外屋和內屋,兩屋相隔一堵牆,牆上有一個門框,門框上但卻沒有木門。內屋有一張桌子、一張椅子、一個櫃子和一張床,外屋有一個灶台還有堆放了些許雜物。
“愛卿為官十餘載,雖聞兩袖清風,卻不知清貧到如此地步!”男子打破沉寂道。
“少主過譽了!”周通頷首,謙恭道。略做沉思又道:“少主為何不在金陵宮殿,反而流落至此?”
男子想起自己的大起大落,內心揪心的痛,眼裏噙滿淚水,腦海中浮現出辛酸往事。
原來男子便是朱元章的嫡孫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
事情是這個樣子的:
1399年(建文元年),坐鎮北方的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因為不滿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先發製人,打著
“清君側,靖國難”的旗幟,起兵反叛侄兒建文帝朱允炆,戰爭持續三年。由於建文帝缺乏謀略,任用主帥不當,致使主力不斷被殲。朱棣以燕京為基地,適時出擊,靈活運用策略,經幾次大戰消滅
官軍主力,最後乘勝進軍,於1402年攻下帝都應天。建文帝見事不可為,遂在皇宮放火,由地道出亡之後,一直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最後輾轉,吾隻身一人逃到了這裏!本以為就這樣含恨離世,但是上天開了眼,讓吾遇到了周愛卿你!”說到這裏,朱允炆長噓了一口氣,似乎如釋重負。
“朱棣逆賊必亡矣!”周通拍案而起,怒不可遏,瞪大雙眼,眼珠似乎要蹦出來一般,左手緊緊握住拐杖,手臂上布滿青筋。
“吾遇到周愛卿你,猶如魚入水也!江山社稷必有回到吾之手的日子!”朱允炆激動地熱淚盈眶道。
周通點頭應下,大義凜然道:“隻要老臣還有一口氣在,必定助你登峰造極!”
“愛卿以前是我父親的侍讀,以後我倆就以叔侄相稱便是!”
“不!這可不行,君臣有序,這樣有違倫綱!”周通直搖頭道。
“就這麼辦!愛卿你就別推托了!”
周通猶豫不決,沉思了片刻,說道:“這樣好了,我們在外人麵前就以叔侄相稱,私底下還是君臣!”
“好!好!就依你!”
兩人通宵暢談,直到東方的天空泛起魚肚白,這才睡下。
周通躺在床上輾轉難眠,心裏異常的苦悶,現在要兵沒兵,要銀子沒銀子,登峰造極,這太難了。
不久,屋外響起了悶雷,緊接著又下起了析析瀝瀝的梅雨。
“雨落天垂淚,雷鳴地舉哀!”連老天爺都為少主的遭遇深感惋惜。“而且梅雨季節剛過,現在卻又下起了梅雨!如果把梅雨比作少主的江山社稷的話,現在又下起了梅雨,不就是意味著少主的江山社稷可以再次回來嗎?這就是天意!”周通堅定了自己助朱允炆登峰造極的信念。
為了躲避朱棣的追殺,朱允炆隱姓埋名。改姓王,單名一歸。“王歸”即為“王者歸來”的意思。朱允炆暗下決心,隻要自己能夠學越王勾踐臥薪嚐膽,韜光養晦,有朝一日必定可以登峰造極。周通積極響應朱允炆號召,傾其本家,改姓為王,周城漸漸地就變成了王城,也就是幾百年後的王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