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硝煙,死亡,饑荒;饑腸轆轆的小女孩滿手鮮血,她雙眼猩紅,狼煙之下,方圓百裏空無一人。
小女孩望著天,嘴邊是血,她咧開嘴角,對著剛升起的太陽笑。
“真飽。”
她身旁堆著幾根骸骨,骸骨不夠幹淨,還殘留著鮮血,摻雜牙印。
再近一些,越來越多,一地骸骨,一小堆骸骨,一大堆骸骨。
小女孩滿足的吞咽,用手胡亂擦了擦帶血的嘴,她迎著陽光站在比墳頭還高的骸骨堆前,她哈哈笑了起來,銀鈴般的笑聲純真無邪。
“可真飽啊~”她說。
無數個戰場,無數堆骸骨,於是有了瀏國的天下。
早五年前,天下都還是亂局一般,橫空出世的怡國原本更該是這天下的主人。
傳言說道,藍鬼如塵沙般無處不在,他馴服了隻知道吃肉的小野獸,把諸國踩在腳下,連怡國也暫避鋒芒,直到有一城滅,有人瞧見小野獸掉下城牆,自南而北燃起異火,瀏國,立。
這是瀏國建立後的第四年,被百姓們神化的瀏國皇帝劉景燁,用這四年的時間把瀏國推到最鼎盛的時代,這四年間,他打壓囂張的屬國,幫助弱小的藩地,人人敬畏。
多國紛紛投靠,唯獨有二。
一是怡國占據臨東,依靠天然的靠海地勢,加上其國擁有諸多驍勇戰士,拒不聯合,隻對外聲稱為天下安定,戰爭不起。
二是西邊以冀南為首,雖無國,但相距瀏國甚遠,自成一派。
除這兩處特殊之外,處處皆在瀏國掌控之下。
當初劉景燁占領靠北城頭,眾人皆以為他會將國都遷到那裏,原因是靠北地地形複雜,且土地肥沃,是天下最富饒之地,但出乎意料的是,劉景燁從南打到北,最後又回到南,在第一次發起戰爭的地方建起了國都,取名中拒城。
除此之外,有一件至今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他耗巨資打造了兩扇高達三丈的楠木金絲大門,將原本在中拒城的一座老舊城樓封閉。
他還時時叫人打掃,把兩扇大門擦得鋥亮,每當太陽升頂,照射其上時,發出耀眼的光芒;更絕的是,如若到了夜晚,月亮升起,照射其上,滿地白光閃耀,像天女落了珍珠淚。
他將那處分為前後宮的界線,北門對應前朝,南門便是後宮,於是此門因此得名:耀離門。
今日便是瀏國一年一度的開國大慶,每年這個時候都是宮裏最熱鬧的時候,屬國藩地使臣,朝中大臣親眷等,齊聚瀏國皇宮。
從耀離南門往前是守門的軍備營,再往前走是後宮宮女太監住所,接著就是浣衣局,再就是連接前後宮的後花園。
走出後花園就是後宮道,去後宮各個宮殿的必經之路,從後宮道往左直走,就能出後宮,入前朝。
後宮之人是不能隨意出入前朝的,臣婦進後宮走後宮門;前有朝陽門,側有當月門,以及宮人侍衛出入的偏門旗安門。
正午當道,一婦人在後宮長廊急行,麵色焦急,一直走了許久,停在一宮殿前。
宮殿椒牆所製,恢弘牌匾金邊勾勒:正央宮。
正央宮內絲竹悠蕩,談笑聲時而傳來,焦急的婦人欲闖入宮殿,被阻攔在外,無奈之下跪於殿前。
“民婦乃張娘子乳母,張娘子生女難產,懇求皇後施恩,賜太醫前去醫治。”婦人言語懇切,含淚磕頭。
可殿門前的宮女聽聞後並無動作,更是絲毫未動惻隱之心。
婦人見無用,喊叫聲越來越大:“民婦乃張娘子乳母,求皇後憐憫我家娘子,救救她吧,求皇後救救她。”
“救命啊~那是一條活生生的人命啊!”
一聲聲淚語淒淒,與正央宮內絲竹聲交相呼應,好不諷刺。
此時從正央宮裏出來一位身穿碧綠宮服的女子,宮女見了俯身叫道:“崔姑姑。”
“何人在此喧嘩,你們的頭都不想要了嗎?”崔姑姑斥責宮女,未看一眼殿外婦人,“今日是瀏國大慶,前朝後宮皆在宴請,午後皇上也會親臨正央宮,這個時候你們拿不住一個後宮賤婦,看我稟報皇後,罰你們一個個去守清漓宮。”
宮女們惶恐的臉上在聽到清漓宮三字後嚇得花容失色,皆跪地不起:“崔姑姑開恩。”
離殿門前最近的一個宮女低著頭解釋道:“這賤婦以性命相逼,奴婢們唯恐在大慶之日觸了黴頭,因此才避之不及。”
跪著的婦人趁眾人不注意,放肆一搏,衝進了門內,跪在崔姑姑身前,央求道:“姑姑,姑姑求您,張娘子危在旦夕,求您去向皇後要個恩旨救救我家娘子吧,她好歹也是皇上的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