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堡壘的最內層是核心堆。
包括了質量核心、燃料艙、材料艙。
既存放各種材料和燃料,又作為星際堡壘的質量核心,產生微重力。
緊挨著核心堆的,是各種管道、通道。
核心堆外,就是一層一層的各種結構和功能建築。就像洋蔥一樣。洋蔥可能有幾層幾十層。而星際堡壘有幾千層幾萬層。
比較重要的能量模塊,如聚變能量堆、衰變能量堆等,都是分布較內層的地方,以免被攻擊。同時也方便獲取核心堆的燃料。
核心堆和內層部分,是星際堡壘必須防護的地方,一旦被攻擊到,或者遭到破壞,損失將會非常巨大。也因此,星際堡壘的防禦標配,就是能量護盾。而能量護盾閃爍和變淡,就表示護盾不穩定了。
最初天望號由於技術所限。是由100米的立方體模塊構建而成。達到了幾萬層。主發動機有4台,聚變能量堆有幾十個。
雪鴞號在構建的時候。采用的是256米的立方體模塊。
主發動機5台,聚變能量堆幾十個,衰變能量堆兩個。
在優化和翻新的建造中。
本來是想直接采用1千米的立方體模塊,但是建造模塊的工廠不達標,材料也不達標。所以采用了512米的立方體模塊。
模塊本身,分為結構性模塊和功能性模塊。
結構性模塊就是沒有動能,空間比較大的模塊。比如連接件。
功能性模塊,在結構性模塊的基礎上,本身帶有一些功能。比如傳輸能量的管道。比如發動機或者發動機的一部分。
比如可能是武器的一部分。
鈦星的雖然是鋼達拉帝國的量產型小型星際堡壘,
基礎模塊也是由1千米的模塊組成。比天望號和雪鴞號都要強大。
當然,並不是100米的模塊就弱小。地球上太空探索初期,最大的空間站的模塊,天河號核心艙,長度也隻有166米。
兩個月後,一顆恒星級的星際堡壘出現在了鈦星01光年的範圍內。
01光年,已經是星際堡壘進攻的臨界範圍了。
多莉絲站在雪花號的艦長大廳裏,遙看著光幕上的一顆閃亮的星星。
她的嘴角微微一笑,“哼,鈦星,我又回來了。”
雪花號,直徑達1萬公裏的星際堡壘。消耗了幾萬顆資源星,以機械文明強大的建造能力,花費了幾十年才建造成功。單個模塊的長度是2公裏。超大功率的能量炮,達到了十台。大小跟鈦星是一樣的。但等級上比鈦星要高兩級。鈦星是恒星級初階的固定堡壘型的星際堡壘。雪花號是恒星級高階的戰鬥型星際堡壘。
一個不是很恰當的比喻,鈦星隻是一座小機場,而雪花號則是一支龐大的航空母艦編隊。更不用說勉強達到恒星級初階的雪鴞號和天望號了,就一個小舢板和一個大舢板。能量量級的差別巨大。這也是為什麼有恒星級強者存在,但仍然需要恒星級的星艦。
一道粗壯的,寬達10公裏的能量束,直接就照射到了鈦星上。鈦星的護盾,受到了攻擊,一下子就自動功率全開,明亮了起來,發出耀眼的光芒,抵擋著能量束。短短幾秒鍾,這束能量束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