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房子又破又殘舊
發生什麼了?
這裏是哪裏。
魏城消化了原主記憶,他一個無力支撐躺回床上。
一場車禍,讓他從現代穿越到古代,好不真實,偏偏這是事實。
大靖朝代,一個不曾聽過的朝代。
從原身記憶中,他在大靖朝,錦州,南山縣城外城區郊區,為什麼是外城區郊區,也是有原因的。
南山縣城在朝廷強大,開始發展商業後,依靠繁華都城錦州勢,南山縣城商業和居住人口增加擴大,不得不擴展縣城,擴大一倍,擴大地方納為了內城。
原本擴大的位置是占用外城和空地,外城也成為內城,外城建設是把在縣城外因進城要收取費用,一些想做買賣的農戶搭建成的集市,後來久而久之擴大,就被征收為外城用地。
原本的集市沒了,那就在新建立外城外再重新建立,拿了集市商戶店肯定要給些甜頭,幹脆批了一塊地建成簡易的郊區,這裏人隻算半個縣城人。
當年他家大伯就是外城居住,現在成了內城人。
他也母父在集市開小店,征收後,除了補償回之前小店在縣城郊區,還能搬進去外城補償房生活。
原主本應該和父母一起在縣城生活,但他性格木訥,又隻會幹活,家裏鄉下幾畝田地都是他種,幹活泥塵味,平常穿的衣服都是鄉下幹活衣服,遭受家裏人嫌棄,家裏讓他回老家幹活居住,不用打理田地就能回縣城居住。
隻是後來他的大哥娶妻生子後,他幹脆就不用回去了,他的房間都給侄子,或者做接待他大嫂家親戚過來居住時候用的客房。
原主沒意見,家裏說什麼他也聽什麼。
隻是原主也早到了成親了年齡,家裏安排給他娶親,他大嫂就打主意唆使大哥提出分家,他大哥開始不肯的,畢竟是自己親弟弟,可最後被說服是因為兒子,
畢竟弟弟娶親總不能讓他一直居住鄉下,沒分家,這樣會被說閑話。要是回來居住又沒多餘房間,而且分家後,又不用承擔弟弟娶妻生子後的費用,分家還能有多餘錢財給兒子長大讀書。
他父母也考慮了,就把老二分出。
還是未成婚就分出去。
分家也不公平,縣城的宅子是分給大哥,大哥孝養父母,分給大哥合情合理,鄉下房子才修整過,父母也偶爾回鄉下敘舊小住,房子就當父母的。家裏在郊區店鋪就二三十平米,是家裏經濟來源,那就分給大哥。
鄉下八畝田地,分出兩畝給父母,生下六畝兩兄弟平分,原主分到的房子就是當年父母在集市做生意時候,在靠近集市外圍建造房子,還有十兩銀子。
分到的房子是三房一廳,一廚房,和一個院子,房子外邊不到一畝的種植戶蔬菜地,房子當初在父母在市集剛做生意臨時建的,用的材質都是一般,經過這麼多年,又自從父母搬到縣城裏居住,就一直沒人居住,也不曾修葺過。
房子裏麵不僅老舊,而且又破落透風,院子裏雜草叢生,院子牆壁又損壞。
分出去後,才到這個房子居住,整天又忙於回鄉下下地幹活,鄉下房子又不能居住,就兩邊來回,每天都很累,哪有功夫去整理,能居住都很好。
原主心裏也不是不難過,父母偏心他也懂,知道自己木訥還滿身泥塵,穿的又和父母格格不入,被嫌棄也是正常,能分到房子和田地銀兩也算不錯。
現在父母還幫他娶妻,娶妻生子,以後生活有著落了。
隻是,原主滿懷期待的相親,換了都是相親對象的嫌棄,還有父母數落,給家裏丟臉,還又大嫂厭惡眼神,心裏更是難受沒人要。
他一個漢子十九歲,就到二十歲,之前村裏沒人問津,父母又沒想起給他娶親,他又木訥不會去提,他還偷偷喜歡村裏一個女子,被喜歡女子厭惡,破口打罵,讓他更家沒信心,變的自卑。
這次相親他不僅經曆著被嫌棄,又挑起以前被厭惡的情形,原主一下子想不開就結束生命。
之後就變成了魂穿過來的魏城,他們名字都是一樣,也許是這樣原因,才重生到這副軀殼裏。
未重生前,他也是從鄉下考進大學,能吃苦耐勞。出來工作又經過社會艱辛毒打,做過的工作從攤販到開店,從開店到開公司,涉及到行業都在衣食住行裏。
後來經人介紹,又三十多了,考慮事業穩定,又結交一個女朋友,然後遭受到背叛,女朋友聯合好兄弟欺騙他錢財,準備並吞他公司,無意中被他發現,到他出車禍,他魏城可算是活出一生。
雖然他死了,他名下所有財產之前有立下遺囑過,一部分給村裏回饋村裏,其餘大部分捐贈。
當初他還想著結婚後再改過遺囑,這樣倒省下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