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10章 創業艱難(1 / 3)

予柔的四月過得極為充實。

自從她發現老太太院裏的早點格外精致後,每日都提前半個時辰起床,去聞雨齋蹭飯,再陪老太太說會兒閑話,語重心長的科普不能隻喝粥,早上要多吃蛋奶之類的科學觀念,美其名曰“替小侯爺盡盡孝心”。

予柔對於美味的食物從不吝惜讚美,邊吃邊點評,有時語出驚人,惹得老太太倒要停下筷子笑一會兒再進食。久而久之,聞雨齋“食不言”的規矩也沒了,偌大一個院子有了笑聲,就添了活氣,因此聞雨齋的下人們對這位少夫人回報以極大的熱情。

回到聽風院,照例是臨一個時辰的大字,為此晏清還特意翻出了他幼時習字的字帖,可予柔說:“小侯爺的字就很好了,勞煩你每日抄一首詩給我臨吧。”

晏清的字頗有風骨,霜竹之姿,但好看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抄詩不但解了臨帖的枯燥,還能對著多認幾個繁體字,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桌案上青白釉香鴨的口中吐出一縷青煙,一旁鋪著的宣紙上錯落著墨色的長短句,予柔提筆懸腕逐字抄寫——

漁父醉,蓑衣舞,醉裏卻尋歸路。輕舟短棹任斜橫,醒後不知何處。

她寫完不覺失笑,詞中描繪的可不就是晏清醉酒時的模樣?想到他醉酒,予柔不由蹙起了眉頭,她總覺得這位小侯爺並不像傳言中那樣病重,他常常吃醉了酒找予柔吵架,有時予柔看著他的醉態,卻覺得那雙眼睛分明是清醒著的,可他為何要裝醉呢?

予柔覺得這位小侯爺連同文遠侯府都藏著許多秘密,譬如為何隻有小侯爺和老太太住在這裏,而文遠侯連同晏渝和晏溫兩位弟妹卻住在公主府,自己偶爾同晏清往公主府請安,公主的神情都是淡漠的,甚至還帶著幾分厭惡。

予柔懶得再想,橫豎文遠侯府不是久居之地,晏清這人吧,做朋友還挺仗義,有時在酒樓裏見了新鮮點心,會記著予柔愛吃,打發閑漢給她送一份。予柔也是因為這個才知道,酒樓的閑漢就是古代的外賣小哥,大周朝竟連外賣小哥都有了,真是不給她這個現代人留一點賺錢的門路。

說回晏清,他常常混跡在勾欄瓦舍,予柔想,指不定哪天他就帶回一個心儀的女子,那時自己這個虛假的少夫人就該挪位置了。一想到要在繁華的汴京城裏討生活,予柔就有了危機感。

她得攢錢。

因著是嫁到侯府,方家給予柔準備的嫁妝倒還算豐厚,錢生錢是最好的辦法。作為曾經的法治之光,放高利貸這種傷天害理的事,予柔是斷然不肯做的。她了解到,大周朝行茶鹽鈔法,國家為解決邊地軍需,吸引商賈參與運糧,將茶、鹽、香藥、犀象和礬等政府專營商品作為支償物,發給運糧的商人茶引、鹽鈔等一係列交引,作為信用憑證,可依市價兌換相應的物品繼而販賣。

由於交引自發放至兌換存在時間差,對應的商品市價存在變動,所以隻要預知商品價格變動趨勢,低價買入交引,再高價售出,其中的利潤極為可觀。予柔和碧桃走街串巷調研了幾日,又結合朝廷的相關政策分析了幾夜價格走勢,認為萬無一失,才拿了小半嫁妝銀子試水,不出所料,虧了個幹淨。

這次的是失敗不由讓予柔想起自己在現代綠油油的基金,她長歎一聲,無論是現代還是古代,入市都需謹慎呐。

不過心疼了兩天,予柔又找到了新的致富之路。

她臨完帖,在青瓷筆洗中涮了涮筆,尋冬撩起帷幔走了進來,道:“少夫人,三姑娘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