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有高等生命一直在注視著我們,那他們究竟在等待著什麼?我們的存在難道隻是更高的文明的一場遊戲,那麼生命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
————————————————
如果文明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人類有足夠的能力將世界改造成他們想象中理想的“烏托邦”,那麼我們是否能夠實現永遠的幸福和安逸?
上個世紀70年代,英國動物學家約翰·卡爾霍恩突發奇想,為老鼠量身打造了一個世外桃源——“25號宇宙”。
他準備了一個足夠大的房間並分為不同的區域,在所有區域為老鼠準備了足夠的糧食、水、築巢和一切它們生存需要的材料。然後他精心挑選了4對非常健康的老鼠,將它們送進了這個屬於老鼠的烏托邦世界。在這裏,它們無須為任何生存條件和天敵而擔憂,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繁衍、繁衍、繁衍……
100天過去了,它們快速適應了這個屬於它們的天堂,劃分了彼此的地盤,開始了它們生存繁衍的重任。
第二、三個100天過去了,老鼠的數量爆炸性的增長著,在沒有任何生存幹擾的影響下,老鼠的數量隻需要55天就能翻一番,繁衍速度之快,彷佛向所有人證明了這裏的確是老鼠的“天堂”。
然而在第四個100天裏,這個世界“病”了,沒有人知道為什麼,但是這個世界有什麼東西確實在慢慢改變,而且越來越明顯。在這個無憂無慮的“天堂”裏,老鼠群似乎對於它們繁衍的重任慢慢失去了興趣,公鼠之間開始專注於沒完沒了的搶奪地盤,將失敗者逐出領地;母鼠則越來越焦躁,不再照顧幼鼠,甚至將未斷奶的幼鼠也逐出門戶。老鼠生育率直線下降,155天才能夠再次翻番,找不到任何原因,但是卻能感覺到不詳的氣息在這個“老鼠的烏托邦”裏緩緩擴散。
第560天的時候,老鼠的數量達到了曆史的最大值:2200隻。即使如此,距離“25號宇宙”能夠容納的老鼠數量還有相當大的距離。然而一切到此為止了:“25號宇宙”裏的死亡率開始超過了出生率,幼鼠的死亡率甚至達到了90以上。
發展基本停滯了,公鼠的領地意識越來越弱,也不再關心配偶,鼠群越來越混亂,甚至出現“斷袖之交”;母鼠則攻擊性越來越強,甚至開始凶殘異常的無差別攻擊,趕走、吃掉自己誕下的幼鼠。大部分幼鼠都在在夾縫中生存,隻有少數能夠生存下來而且活到了成年。還有大批的老鼠成年後淪為“宅鼠”,自我孤立,獨自生活在鼠群的邊緣,既不參與同類交流、也不考慮著繁衍後代,甚至絲毫不關心外麵的世界,永遠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永遠在發呆……
第920天,這個“天堂”最後一隻老鼠幼崽出生,此後這個小小的世界迎來的隻有死亡。
第1780天,最後一隻公鼠在這個“烏托邦”的世界裏死亡,“25號宇宙”煙消雲散。
天堂的盡頭,便是地獄……
“25宇宙”實驗在很多人看來隻是一個並不嚴謹的笑話,它的毀滅說明不了任何問題,對於烏托邦的猜測毫無意義。但是當我們的腦海裏再次回想那個曾經好奇的問題,依然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氣:我們或許不知道真正的答案,但是我們應當明白,天堂的另一端,便是地獄。